[-] Aeroflex: 與AT4共同開發PCT的測試平台, 以MiNT T2230與MiNT T2231分別作為SS與BS的Protocol測試核心,picoChip當作PHY的軟體。目前還看不出明顯的RCT方案。
[-] Agilent:
[-] Anite: 宣稱是唯一提供被WF認可過的PCT for 802.16-2004(就是16d)測試平台的廠家。目前致力發展於16e的PCT測試系統。
[-] AT4 :
[-] Innowireless: 提供BS emulator, 被Agilent買下, 成為Agilent E6651A, 現在是Agilent的RCT與TTCN both for 16e測試的核心單元.
[-] Invenova Corparation: http://www.invenovacorp.com/index.html,可惜此網站上查不到任何產品的詳細資料。
最早做出BS emulator for 16d的儀器公司, 2007年初被Anite買下, 成為WF Certification PCT的自動測試系統的核心單元.
[-] NetHawk:
1. M5 Analyser
[-] Sanjole: 似乎走Invenova模式,網站上查不到最新WaveJudge的說明,對WaveJudge有興趣者可向吉康科技索取。
目前唯一的Air Sniffer, 可以從空中界面擷取分析WiMAX的通信協定.
以前必須在RF cable中擷取, 目前已經支援天線模式, 最多同時可以看到3個SS對1個BS的通信.
擷取時間"長達"3秒, 據Sanjole的說法: 3秒已經足以分析出所有令RD好奇的重點。
[-] R&S:
1. 自行研發出兼具PHY test(non signalling)與支援MAC signalling的BS emlator - CMW270, 將會取代Innowireless的BS emlator成為RCT for both 16d/16e的核心單元.
2. 提出MIMO與Beam Forming的測試可行方案, 這兩個部分預計2008Q3完成WF的Validation.
3. 宣稱目前唯一同時提供RCT for 16d與16e的廠家。
[-] Tektronix:
1. NSA analyzer
2. K1297-G3x
071112r6版本
2007/11/12
2007/11/01
WiMAX新聞筆記 (003)
[前言]
與業界朋友閒聊最近WiMAX的進展,他憂心忡忡地告知16e即將升級到16j,造成很多人採取保守與觀望的心態,不願現在冒險投入16e的開發,擔心未來被16j取代就糟糕了。當時覺得不可思議,802.16的專家怎麼會做出這種自毀前程的事,好不容易16e的實驗室與測試設備都快到齊了,為何突然冒出16j來攪局?其中必有原因,因此請朋友寄來相關資料,解讀之後豁然開朗,原來不是11g取代11b的歷史重演,而是BS的觸角延伸技術。每段之後附有詳細評論。
與業界朋友閒聊最近WiMAX的進展,他憂心忡忡地告知16e即將升級到16j,造成很多人採取保守與觀望的心態,不願現在冒險投入16e的開發,擔心未來被16j取代就糟糕了。當時覺得不可思議,802.16的專家怎麼會做出這種自毀前程的事,好不容易16e的實驗室與測試設備都快到齊了,為何突然冒出16j來攪局?其中必有原因,因此請朋友寄來相關資料,解讀之後豁然開朗,原來不是11g取代11b的歷史重演,而是BS的觸角延伸技術。每段之後附有詳細評論。
(
[新聞與品論]
補強版WiMAX技術 11月出爐
來源:Taiwan CNET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9日]
作者: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WiMAX網路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新興技術,預計在今年11月正式定讞。國內研究單位資策會及工研院,日(8)昨偕網通業者北電,在台舉辦IEEE 802.16j 標準與技術趨勢研討會。表示802.16j的標準預計在今年11月由IEEE協會底定,實際產品的面市時程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後。
[Justin's note/]也就是2008 Q2以後,還有一段長路呢。[/]
「至於何時會大規模量產,或者在台灣市場看到802.16j的應用,還很難說得準,」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主任洪文堅表示。所謂的802.16j,係IEEE繼推出802.16e行動版WiMAX技術後的最新進展,前者支援多重躍進之中繼台(Mobile Multi-hop Relay)技術,視作WiMAX基地台的延伸,因此儘管部分地區不在原有WiMAX基地台的覆蓋範圍,透過802.16j裝置無線連接基地台,即可同樣提供使用者高速率的無線網路傳輸,解決行動版WiMAX網路中出現訊號傳輸死角的問題。
[Justin's note/]這段話似乎讓很多不熟悉電信黑話的WiMAX業者感到不安,以為當時802.11b才剛推出不久,很快被802.11g, 11a取代的歷史即將重演,因此會擔心16e被16j所取代。這的確是可以理解的憂心,但是經過了解之後,業界大可放心執行16e的預定行程,這個16j與當時的11g, 11a的角色截然不同。16j只是一個基地台的延伸技術而已,請看上面附圖一,當BS無法順利涵蓋的角落出現時,可以使用16j的無線技術來補強每個死角,增加電波的涵蓋面積,甚至延伸電波到室內如附圖二,但是對於用戶設備而言,可以完全無視於16j的存在,仍然應用16e的技術,因此對於WiMAX測試驗證實驗室來說,絲毫不受影響,反而可能增加未來16j的驗證業務,對於用戶設備製造商而言,一樣可以繼續16e的開發,對於台灣整體工業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台灣原本作WLAN AP的設計生產技術已經很成熟,現在可以升級製作16j的Relay Station。[/]
802.16j的另一優點即在於節省營運商的成本。因為其可延伸基地台的覆蓋範圍,營運商便不用再多設基地台,以及後端拉線至固定網路。洪文堅預計,相較於直接建置WiMAX基地台,802.16j的成本大約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另外,802.16j裝置的大小如同現有Wi-Fi無線網路AP般,可架設在電線或路燈頂端,因此或可避免因為架設WiMAX基地台引發的抗爭。
來源:Taiwan CNET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9日]
作者: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WiMAX網路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新興技術,預計在今年11月正式定讞。國內研究單位資策會及工研院,日(8)昨偕網通業者北電,在台舉辦IEEE 802.16j 標準與技術趨勢研討會。表示802.16j的標準預計在今年11月由IEEE協會底定,實際產品的面市時程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後。
[Justin's note/]也就是2008 Q2以後,還有一段長路呢。[/]
「至於何時會大規模量產,或者在台灣市場看到802.16j的應用,還很難說得準,」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主任洪文堅表示。所謂的802.16j,係IEEE繼推出802.16e行動版WiMAX技術後的最新進展,前者支援多重躍進之中繼台(Mobile Multi-hop Relay)技術,視作WiMAX基地台的延伸,因此儘管部分地區不在原有WiMAX基地台的覆蓋範圍,透過802.16j裝置無線連接基地台,即可同樣提供使用者高速率的無線網路傳輸,解決行動版WiMAX網路中出現訊號傳輸死角的問題。
[Justin's note/]這段話似乎讓很多不熟悉電信黑話的WiMAX業者感到不安,以為當時802.11b才剛推出不久,很快被802.11g, 11a取代的歷史即將重演,因此會擔心16e被16j所取代。這的確是可以理解的憂心,但是經過了解之後,業界大可放心執行16e的預定行程,這個16j與當時的11g, 11a的角色截然不同。16j只是一個基地台的延伸技術而已,請看上面附圖一,當BS無法順利涵蓋的角落出現時,可以使用16j的無線技術來補強每個死角,增加電波的涵蓋面積,甚至延伸電波到室內如附圖二,但是對於用戶設備而言,可以完全無視於16j的存在,仍然應用16e的技術,因此對於WiMAX測試驗證實驗室來說,絲毫不受影響,反而可能增加未來16j的驗證業務,對於用戶設備製造商而言,一樣可以繼續16e的開發,對於台灣整體工業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台灣原本作WLAN AP的設計生產技術已經很成熟,現在可以升級製作16j的Relay Station。[/]
802.16j的另一優點即在於節省營運商的成本。因為其可延伸基地台的覆蓋範圍,營運商便不用再多設基地台,以及後端拉線至固定網路。洪文堅預計,相較於直接建置WiMAX基地台,802.16j的成本大約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另外,802.16j裝置的大小如同現有Wi-Fi無線網路AP般,可架設在電線或路燈頂端,因此或可避免因為架設WiMAX基地台引發的抗爭。
看好802.16j的發展,加上802.16j裝置的生產技術未如基地台困難,獲利空間也比CPE大,資策會與工研院從去年開始即積極規劃參與802.16j的標準制訂,協助台灣網通廠商能在標準一底定,即刻推出802.16j產品。另外,也協助台灣廠商在國際 IPR 交互授權上取得領先地位,降低授權成本。
[Justin's note/]CPE就是用戶終端設備,希望資策會與工研院能夠不負眾望,讓台灣業界順利升級。[/]
洪文堅表示,透過英特爾、北電與諾基亞等的合作與共同提案,累計至今共有十二件提案獲通過為標準規範,今年一月份的大會中又再提出十九項提案,位居世界第三。不過相較於技術走在前頭,台灣市場面臨的另一窘境是遲未展開WiMAX的商業化運作。對此洪文堅表示,這也為802.16j的發展埋下了未知數。
「802.16j就像是對WiMAX技術的錦上添花,因此前者的發展,完全必須看WiMAX服務在台灣市場的運作情況,」洪文堅說。也因為其為新興技術,因此據他了解,M台灣計畫在兩年之內都沒有採用802.16j的計畫。
[Justin's note/]16j我看不是錦上添花,毋寧說是雪中送炭,即時補足WiMAX BS大功率以及佈建上死角的顧慮,16j填補BS與MSS之間的空間,甚至16j也許可以與WLAN AP的功能結合,那對於802.16整個網路佈建與WLAN的融合有更大的助益呢。
(
(
[結論]
1. 16j不會取代16e,業者可以放心研發16e的設備。
2. 16j不應該只成為單純BS的Relay而已,如果可以兼具WLAN AP的功能似乎更具市場優勢。
3. 甚至於,筆者大膽發想,如果16j可以成為所有現存無線網路基地台的中繼站,亦即WCDMA over WiMAX, cdma2000 over WiMAX, GSM over WiMAX, WLAN over WiMAX,那16j與WiMAX將在4G網路佔有真正的地位。如附圖三,所有RAN的基地台都透過WiMAX 16j當作萬用中繼站(Universal Wireless Relay)來延伸,那麼以後各種技術的低功率小型基地台(pico cell)就可以隨時且臨時搭建,移動熱點再也不是WLAN的專屬名詞。
[相關新聞]
- 【技術專欄】 IEEE 802.16j Relay技術簡介(交通大學電信系-工研院資通所 / 傅宜康)
- iThome online : : 802.16j標準將改善WiMAX室內傳輸品質
- iThome online : : WIMAX啟動新一波無線商機
070415r2版本
2007/10/12
WiMAX簡史
[WiMAX in Global Vision]
200703 Ericsson近日證實已經退出 WiMAX產品的研發和製造行列,成為首家退出WiMAX研發的重要電信設備製造商。Ericsson寬頻CDMA業務開發經理Persson Mikael表示,WiMAX能夠提供的服務,Ericsson相信3G的條件也能提供同樣服務,退出WiMax市場後,Ericsson將專心研發3G項目。
200710 摩托羅拉與遠傳宣布,雙方已簽訂兩項WiMAX網路基礎建設合約,並分兩階段推動,第1階段於10月開始布建,預計在12月底完成,第2階段預期在2008年初開始建構。
說明:
遠傳取得兩項的行動台灣計畫,分別是國道行車資訊服務及北縣雙星城行動寬頻網,其中國道行車資訊服務的專案時程,自2005年10月到2007年12月底,將在年底前建置完成台北到桃園國際機場的WiMAX基地台示範帶,並配合已經完成的國道3G覆蓋,提供電子看板、先進旅行者資訊、商用車輛管理系統、客運無線上網及IP多媒體子系統(IMS)等服務。
另1項計畫則為北縣雙星城行動寬頻網,專案時程自2006年10月到2008年12月底,將以台北縣板橋市與中和市為主軸,藉由遠傳電信既有營運基礎,架構以WiMAX/WiFi/3G為核心的行動寬頻網路環境,提供包括影音多媒體、數位家庭及保全、多媒體網路電話、遠距健康照護等全方位的行動生活服務。
遠傳網路暨技術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紀竹律強調,行動台灣計畫的基礎是1套完整的WiMAX生態系統 ,希望打造整個城市的無線寬頻網路環境,提供整合性的行動服務。遠傳與摩托羅拉合作,將設計、提供、建置能支援多重系統的通訊網路環境。
[WFDCL實驗室名單] (WiMAX Forum Designated Certification Laboratories)
The WiMAX Forum plans to have five certification test labs located in the U.S., Europe, China, Korea and Taiwan by end of 2007.
[1] AT4 Wireless Parque Tecnologico de Andalucia Calle Severo Ochoa 229590 Campanillas, Málaga Spain
[2]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sociation 267-2 Seohyun-dong Bundang-gu Seongnam-City Gyeonggi-do463-824 Korea
[3]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52 Hua Yuan Bei Lu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China
[4] Advance Dat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o. 19, Hwa Ya 2nd Rd,Wen Hwa TsuenKwei Shan Hsiang,Taoyuan Hsien 333 Taiwan
(處理中) [ - ] AT4 wireless, Inc. Set To Open Lab In October 2007 in U.S.
(處理中) [ - ] TTC-CCS, 主要測試場地位於內湖陽光街.
說明:
1. 第一階段全球六家實驗室已經到齊,其中兩家由AT4 Wireless自己獲得,球員兼裁判, ADT與CCS-TTC也都使用AT4的測試設備,看來其他實驗室想使用非AT4的設備需要很大的勇氣了。
2. 日本沒有在列,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不知日本人的盤算如何?
[WiMAX in Taiwan]
2005 互聯電信M-SkyLink由程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CS)、大眾全球投資控股公司(FICG)、大眾電信股份有限公司(Fitel)公司共同合資成立,期許成為全亞洲最大的WiMax測試認證中心,提供全方位的WiMax測試認證服務業務。M -SkyLink為台灣首創的WiMax測試認證公司。預計2006年正式進入亞洲市場,同時將整合全亞洲 WiMax測試認證服務業務,使用M-SkyLink為企業名稱。
說明: 感謝讀者指正,互聯電信其實已經正常營運,目前客戶仍以大眾電信為主,並非如筆者當時猜測的"未來公司"。
2006 根據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06.10.24報導,AT4 Wireless(位於西國南部馬拉加)與Agilent共同與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Telecom Technology Center, TTC)簽署一項金額達140萬歐元之採購合約,內容為WiMAX技術轉移以及協助研究中心人才培訓等。 由AT4 Wireless公司在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科學園區(Parque Tecnológico de Andalucía, PTA)設立之WiMAX研究中心為目前全球唯一能認證該技術器材之研究室,而未來台灣成立之WiMAX研究中心則將成為全球第二座具備認證固定與行動WiMAX技術之研究中心。此外,AT4 Wireless未來亦計劃在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設立WiMAX研究中心。
2006 台灣羅德史瓦茲公司(Rohde & Schwarz Taiwan,R&S)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協助資策會網多所建置802.16-2004與802.16e WiMAX測試技術支援中心環境,進而開發WiMAX相關產品如Chipset、BTS、CPE共通標準驗證平台,並計畫於今年年底前,擴充MIMO、Beamforming…等先期驗證測試能量。自2006年十月交付TS8970 WiMAX認證測試系統至今,R&S提供相當多資源協助環境建置開發,除了R&S台灣分公司在本地提供WiMAX國際認證法規及技術原理說明之外,也安排資策會網多所技術人員前往R&S慕尼黑總公司進行為期兩週的密集訓練。現階段R&S台灣分公司與R&S亞太區技術支援中心,則協同資策會網多所致力開發WiMAX Forum認證測項(test cases)及積極擴充WiMAX驗證設備能量。
說明:R&S TS8970是RCT的測試系統。
2007 誠信科技於此年二月向AT4 Wireless訂購了MINT T2110 for RCT以及MINT T2230/T2231 for PCT,與TTC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
2007 誠信科技自三月起可提供WiMAX頻帶SAR測試的服務。新聞下載。
2007 3月,Alcatel-Lucent獲得中華電信在桃園縣之WiMAX網路建置案。民眾最快將可於2007年底前試用。
說明:此次的WiMAX網路建置案主要採用Alcatel-Lucent WiMAX基地站台、符合2x2 MIMO的802.16e WBS電信設備、以及HA、ASN Gateway、維運中心(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OMC)、AAA 與DHCP等設備與解決方案。
此外,WiMAX無線寬頻網路建置範圍將跨越桃園縣內精華區,自桃園火車站往南經中壢火車站至新屋交流道附近,往東至八德大湳,往西至南崁台茂,全長總計約二十五公里,寬一點五公里,涵蓋面積約為三十七點五平方公里。
2007 程智科技與互聯電信共同取得「WiMAX設備測試驗證機構」,同年四月其R&S WiMAX測試儀器,已抵達中科院龍園(WiCE)園區。目前測試設備已涵蓋16d/16e的RCT、PCT的 Conformance testing,以及Pre-IOT分析設備與Regulatory。
說明:此新聞的煙霧重重,令人費解。首先R&S目前只能提供RCT的測試設備,可是新聞中卻不提其它兩種重要測試(PCT與IOT)的設備供應商,這點令人不解;其次是設備為何需要放在WiCE?中科院向來以獨立技術能力自許,何須與程智合作?資策會也已經有一套同樣是R&S提供的RCT測試設備,為何要與程智科技合作?三者如何分工呢?至於互聯電信的網頁只有一個"封面",沒有任何內容的做法也啟人疑竇。程智科技向來深耕EMC/RF&Safety領域,對於通信領域的符合性測試沒有任何經驗,這次如何願意在WiMAX投資大手筆呢?有TTC與ADT這兩位走在前面,一個是新起之秀,一個是資深前輩(ADT公司歷史與程智相仿,但耕耘WLAN有成),程智如果以為有中科院與資策會當靠山即可穩坐通往WFDCL的直達車,未免過於樂觀,畢竟對於測試認證實驗室的兢爭與經營而言,中科院與資策會絲毫沒有經驗。
2007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計劃2007年7月發出WiMAX執照,使得WiMAX的技術動向備受台灣相關業者關注。
2007 6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員大會中,WiMAX Forum正式宣佈誠信科技取得WiMAX Forum指定實驗室資格。榮獲亞洲第一家可同時提供固定式(Fixed)及移動式(Mobile) WiMAX產品之WiMAX Forum測試驗證實驗室。恭喜誠信科技團隊!
2007 7月17日,NCC公布了通過第一階段WiMAX執照申請審查的業者名單,在所有十三家申請的業者中,共有五家落榜,而其餘八家業者,將進入第二階段競標南北總共六張經營執照,競價作業預定在7月26日舉行,NCC將於8月3日正式公布得標廠商的名單。
說明1:NCC公布通過WiMAX執照申請初審的業者名單,總共有大同電信、創一投資、大眾電信、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與威達有線電視、台信聯合數位(台哥大)、威邁思電信等8家業者上榜。而包括中華聯網寬頻、亞太固網、寰宇通與匯僑、旺旺電通等5家業者,則因為技術及財務問題,評選分數未達75分門檻,遭到淘汰,無法參與第二階段的競價。
說明2:NCC為審慎辦理WBA開放業務,遴聘不同專長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審查作業小組,力求第一階段審查作業之客觀及周延。其專業背景及名單如下(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 電信技術、通訊傳播技術、廣播技術及資訊技術:
林一平(交大教授)、林根煌(中山大學教授)、唐震寰(交大教授)、鄧添來(交通部郵電司長)、謝進男(NCC委員)
二、 產業經濟及運輸經濟:王弓(中央大學教授)
三、 傳播:關尚仁(政大教授)、劉幼琍(NCC委員)
四、 財政、會計:趙揚清五、 財經法律:郭土木
2007 7月26日NCC於當日早上9點進行WBA(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申請案第二階段競價作業,結果得標者包括了遠傳電信、大眾電信、大同電信、威邁思電信、創一投資和威達有線電視,獲得北區和南區共六張、位於2565至2595MHz頻段的WiMAX營運執照。中華電信與台灣大哥大轉投資的台信聯合數位則雙雙落榜。
說明:
北區:大眾電信、創一投資、威邁斯電信
南區:遠傳電信、大同電信、威達有線電視。
各分得30MHz的使用頻段。
2008 2月5日在夏威夷可娜的WiMAX Forum會員大會上,宣佈TTC-CCS(電信技術中心-程智科技)已被遴選為臺灣第二家指定認證試驗室,提供固定式及移動式WiMAX測試認證服務。這次是由國內業者首次取得WiMAX認證實驗室。(--> ADT已經變成外商公司了.)
2008 3月27日CCS對外主辦研討會, 告知WFDCL消息以及
[WiMAX測試]
2007 由太克(Tektronix)主導一個議題:建議WiMAX基地台晶片商與基地台設計商,共同推出(或許各自推出)在基地台上面開放一個R1 port,專門用來監看R1界面的信令。目前Alcatel-Lucent已經提供此R1 port供太克解碼。
說明:R1界面上與RF有關的訊息,有部份未經R6傳遞到ASN-GW,因此想從R6來監看R1的信令,除了各廠家不願開放其R6規格造成分析困難以外,RF許多參數無法送到R6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最好在基地台將R1的基頻訊息複製一份,從R1 port輸出,以方便監看。
071012r13版本
200703 Ericsson近日證實已經退出 WiMAX產品的研發和製造行列,成為首家退出WiMAX研發的重要電信設備製造商。Ericsson寬頻CDMA業務開發經理Persson Mikael表示,WiMAX能夠提供的服務,Ericsson相信3G的條件也能提供同樣服務,退出WiMax市場後,Ericsson將專心研發3G項目。
200710 摩托羅拉與遠傳宣布,雙方已簽訂兩項WiMAX網路基礎建設合約,並分兩階段推動,第1階段於10月開始布建,預計在12月底完成,第2階段預期在2008年初開始建構。
說明:
遠傳取得兩項的行動台灣計畫,分別是國道行車資訊服務及北縣雙星城行動寬頻網,其中國道行車資訊服務的專案時程,自2005年10月到2007年12月底,將在年底前建置完成台北到桃園國際機場的WiMAX基地台示範帶,並配合已經完成的國道3G覆蓋,提供電子看板、先進旅行者資訊、商用車輛管理系統、客運無線上網及IP多媒體子系統(IMS)等服務。
另1項計畫則為北縣雙星城行動寬頻網,專案時程自2006年10月到2008年12月底,將以台北縣板橋市與中和市為主軸,藉由遠傳電信既有營運基礎,架構以WiMAX/WiFi/3G為核心的行動寬頻網路環境,提供包括影音多媒體、數位家庭及保全、多媒體網路電話、遠距健康照護等全方位的行動生活服務。
遠傳網路暨技術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紀竹律強調,行動台灣計畫的基礎是1套完整的WiMAX生態系統 ,希望打造整個城市的無線寬頻網路環境,提供整合性的行動服務。遠傳與摩托羅拉合作,將設計、提供、建置能支援多重系統的通訊網路環境。
[WFDCL實驗室名單] (WiMAX Forum Designated Certification Laboratories)
The WiMAX Forum plans to have five certification test labs located in the U.S., Europe, China, Korea and Taiwan by end of 2007.
[1] AT4 Wireless Parque Tecnologico de Andalucia Calle Severo Ochoa 229590 Campanillas, Málaga Spain
[2]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sociation 267-2 Seohyun-dong Bundang-gu Seongnam-City Gyeonggi-do463-824 Korea
[3]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52 Hua Yuan Bei Lu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China
[4] Advance Dat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o. 19, Hwa Ya 2nd Rd,Wen Hwa TsuenKwei Shan Hsiang,Taoyuan Hsien 333 Taiwan
(處理中) [ - ] AT4 wireless, Inc. Set To Open Lab In October 2007 in U.S.
(處理中) [ - ] TTC-CCS, 主要測試場地位於內湖陽光街.
說明:
1. 第一階段全球六家實驗室已經到齊,其中兩家由AT4 Wireless自己獲得,球員兼裁判, ADT與CCS-TTC也都使用AT4的測試設備,看來其他實驗室想使用非AT4的設備需要很大的勇氣了。
2. 日本沒有在列,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不知日本人的盤算如何?
[WiMAX in Taiwan]
2005 互聯電信M-SkyLink由程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CS)、大眾全球投資控股公司(FICG)、大眾電信股份有限公司(Fitel)公司共同合資成立,期許成為全亞洲最大的WiMax測試認證中心,提供全方位的WiMax測試認證服務業務。M -SkyLink為台灣首創的WiMax測試認證公司。預計2006年正式進入亞洲市場,同時將整合全亞洲 WiMax測試認證服務業務,使用M-SkyLink為企業名稱。
說明: 感謝讀者指正,互聯電信其實已經正常營運,目前客戶仍以大眾電信為主,並非如筆者當時猜測的"未來公司"。
2006 根據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06.10.24報導,AT4 Wireless(位於西國南部馬拉加)與Agilent共同與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Telecom Technology Center, TTC)簽署一項金額達140萬歐元之採購合約,內容為WiMAX技術轉移以及協助研究中心人才培訓等。 由AT4 Wireless公司在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科學園區(Parque Tecnológico de Andalucía, PTA)設立之WiMAX研究中心為目前全球唯一能認證該技術器材之研究室,而未來台灣成立之WiMAX研究中心則將成為全球第二座具備認證固定與行動WiMAX技術之研究中心。此外,AT4 Wireless未來亦計劃在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設立WiMAX研究中心。
2006 台灣羅德史瓦茲公司(Rohde & Schwarz Taiwan,R&S)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協助資策會網多所建置802.16-2004與802.16e WiMAX測試技術支援中心環境,進而開發WiMAX相關產品如Chipset、BTS、CPE共通標準驗證平台,並計畫於今年年底前,擴充MIMO、Beamforming…等先期驗證測試能量。自2006年十月交付TS8970 WiMAX認證測試系統至今,R&S提供相當多資源協助環境建置開發,除了R&S台灣分公司在本地提供WiMAX國際認證法規及技術原理說明之外,也安排資策會網多所技術人員前往R&S慕尼黑總公司進行為期兩週的密集訓練。現階段R&S台灣分公司與R&S亞太區技術支援中心,則協同資策會網多所致力開發WiMAX Forum認證測項(test cases)及積極擴充WiMAX驗證設備能量。
說明:R&S TS8970是RCT的測試系統。
2007 誠信科技於此年二月向AT4 Wireless訂購了MINT T2110 for RCT以及MINT T2230/T2231 for PCT,與TTC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
2007 誠信科技自三月起可提供WiMAX頻帶SAR測試的服務。新聞下載。
2007 3月,Alcatel-Lucent獲得中華電信在桃園縣之WiMAX網路建置案。民眾最快將可於2007年底前試用。
說明:此次的WiMAX網路建置案主要採用Alcatel-Lucent WiMAX基地站台、符合2x2 MIMO的802.16e WBS電信設備、以及HA、ASN Gateway、維運中心(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OMC)、AAA 與DHCP等設備與解決方案。
此外,WiMAX無線寬頻網路建置範圍將跨越桃園縣內精華區,自桃園火車站往南經中壢火車站至新屋交流道附近,往東至八德大湳,往西至南崁台茂,全長總計約二十五公里,寬一點五公里,涵蓋面積約為三十七點五平方公里。
2007 程智科技與互聯電信共同取得「WiMAX設備測試驗證機構」,同年四月其R&S WiMAX測試儀器,已抵達中科院龍園(WiCE)園區。目前測試設備已涵蓋16d/16e的RCT、PCT的 Conformance testing,以及Pre-IOT分析設備與Regulatory。
說明:此新聞的煙霧重重,令人費解。首先R&S目前只能提供RCT的測試設備,可是新聞中卻不提其它兩種重要測試(PCT與IOT)的設備供應商,這點令人不解;其次是設備為何需要放在WiCE?中科院向來以獨立技術能力自許,何須與程智合作?資策會也已經有一套同樣是R&S提供的RCT測試設備,為何要與程智科技合作?三者如何分工呢?至於互聯電信的網頁只有一個"封面",沒有任何內容的做法也啟人疑竇。程智科技向來深耕EMC/RF&Safety領域,對於通信領域的符合性測試沒有任何經驗,這次如何願意在WiMAX投資大手筆呢?有TTC與ADT這兩位走在前面,一個是新起之秀,一個是資深前輩(ADT公司歷史與程智相仿,但耕耘WLAN有成),程智如果以為有中科院與資策會當靠山即可穩坐通往WFDCL的直達車,未免過於樂觀,畢竟對於測試認證實驗室的兢爭與經營而言,中科院與資策會絲毫沒有經驗。
2007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計劃2007年7月發出WiMAX執照,使得WiMAX的技術動向備受台灣相關業者關注。
2007 6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員大會中,WiMAX Forum正式宣佈誠信科技取得WiMAX Forum指定實驗室資格。榮獲亞洲第一家可同時提供固定式(Fixed)及移動式(Mobile) WiMAX產品之WiMAX Forum測試驗證實驗室。恭喜誠信科技團隊!
2007 7月17日,NCC公布了通過第一階段WiMAX執照申請審查的業者名單,在所有十三家申請的業者中,共有五家落榜,而其餘八家業者,將進入第二階段競標南北總共六張經營執照,競價作業預定在7月26日舉行,NCC將於8月3日正式公布得標廠商的名單。
說明1:NCC公布通過WiMAX執照申請初審的業者名單,總共有大同電信、創一投資、大眾電信、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與威達有線電視、台信聯合數位(台哥大)、威邁思電信等8家業者上榜。而包括中華聯網寬頻、亞太固網、寰宇通與匯僑、旺旺電通等5家業者,則因為技術及財務問題,評選分數未達75分門檻,遭到淘汰,無法參與第二階段的競價。
說明2:NCC為審慎辦理WBA開放業務,遴聘不同專長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審查作業小組,力求第一階段審查作業之客觀及周延。其專業背景及名單如下(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 電信技術、通訊傳播技術、廣播技術及資訊技術:
林一平(交大教授)、林根煌(中山大學教授)、唐震寰(交大教授)、鄧添來(交通部郵電司長)、謝進男(NCC委員)
二、 產業經濟及運輸經濟:王弓(中央大學教授)
三、 傳播:關尚仁(政大教授)、劉幼琍(NCC委員)
四、 財政、會計:趙揚清五、 財經法律:郭土木
2007 7月26日NCC於當日早上9點進行WBA(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申請案第二階段競價作業,結果得標者包括了遠傳電信、大眾電信、大同電信、威邁思電信、創一投資和威達有線電視,獲得北區和南區共六張、位於2565至2595MHz頻段的WiMAX營運執照。中華電信與台灣大哥大轉投資的台信聯合數位則雙雙落榜。
說明:
北區:大眾電信、創一投資、威邁斯電信
南區:遠傳電信、大同電信、威達有線電視。
各分得30MHz的使用頻段。
2008 2月5日在夏威夷可娜的WiMAX Forum會員大會上,宣佈TTC-CCS(電信技術中心-程智科技)已被遴選為臺灣第二家指定認證試驗室,提供固定式及移動式WiMAX測試認證服務。這次是由國內業者首次取得WiMAX認證實驗室。(--> ADT已經變成外商公司了.)
2008 3月27日CCS對外主辦研討會, 告知WFDCL消息以及
[WiMAX測試]
2007 由太克(Tektronix)主導一個議題:建議WiMAX基地台晶片商與基地台設計商,共同推出(或許各自推出)在基地台上面開放一個R1 port,專門用來監看R1界面的信令。目前Alcatel-Lucent已經提供此R1 port供太克解碼。
說明:R1界面上與RF有關的訊息,有部份未經R6傳遞到ASN-GW,因此想從R6來監看R1的信令,除了各廠家不願開放其R6規格造成分析困難以外,RF許多參數無法送到R6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最好在基地台將R1的基頻訊息複製一份,從R1 port輸出,以方便監看。
071012r13版本
2007/10/11
2007/10/05
WiMAX regulations in Taiwan (NCC規範)
[台灣WiMAX的基本規格]
- 頻段:2.5 ~ 2.69 GHz
- TDD
- Max Power Density: 1.0 mW/cm^2
- Max Conducted Output Power: SS(2.0 W = 33dBm), BS(20W = 43 dBm)
- SAR要求:2.0 W/kg@10 g
[NCC對WiMAX SS的認證需求]
這是SS vendor要送驗的項目
1. RF: PLMN09: 無線寬頻接取-行動台技術規範(96年9月5日),型式認證的技術規範
2. EMC(電磁相容):CNS13438
3. Safety(電器安全):CNS14336
4. SAR: CNS 14959, CNS 14958-1
[NCC對WiMAX BS的認證需求]
這是BS vendor要送驗的項目
1. RF/EMC: IS2045-0: 無線寬頻接取-基地台射頻設備技術規範(96年9月5日),型式認證的技術規範
2. Safety(電器安全):CNS14336
[NCC對WiMAX BS架設的審驗需求]
這是Operator要送驗的項目
IT5040-0: 無線寬頻接取-基地台射審驗技術規範(96年9月5日),Operator使用型式認證過的BS來佈建BS網路,根據此規範來審驗。
[NCC對WiMAX開台前的審驗需求]
這是Operator要送驗的項目
IE5011-0: 無線寬頻接取系統審驗技術規範(96年9月5日),Operator佈建網路於營業區人口達70%以上,並於相關交換設備竣工,根據此規範來審驗系統功能。
071006r1版本
2007/06/27
WiFi遠傳紀錄
看來這個話題會持續延燒下去,在此開個檔案做個紀錄。
話說上次WiFi遠傳100km的新聞沒有實作數據,沒想到後來還真有人持續此實驗,將WiFi遠傳距離的紀錄不斷更新。
1. 原文:The old record was 310 kilometers. Swedish scientists made a link between a balloon and an Earth-bound station. We say "apparently" on Pietrosemoli's record, in case someone out there has set a better record about which we are unaware. [3]
[Justin's note]
第一個紀錄是由瑞典科學家締造,遠傳310公里。工法是利用熱氣球將WiFi的設備架在熱氣球上與地面站通訊,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作法,熱氣球在高空很容易對準地面站,或者由地面站使用天線追蹤技術來鎖定,而且短時間的相對移動不會太快。
如此說來,那下次建議太空人不妨將WiFi帶上太空梭,與地面站試連,可能可以輕易打破400公里以上的遠傳紀錄。:)
2. 原文:Researcher Ermanno Pietrosemoli has set what appears to be a new record for the longest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Wi-Fi.
Pietrosemoli, president of the Escuela Latinoamerica de Redes (which means networking school of Latin America) established a Wi-Fi link between two computers located in El Aguila and Platillon Mountain, Venezuela. That's a distance of 382 kilometers, or 238 miles. He used technology from Intel, which is concocting its own long-range Wi-Fi equipment, and some off-the-shelf parts. Pietrosemoli gets about 3 megabits per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 on his long-range connections.[3]
[Justin's note]
- 根據筆者的計算(方法與無線電波50公里連線的挑戰相同),El Aguila與Platillon Mountain的高度必須都在2860公尺以上,這點日後查證。
- "Pietrosemoli gets about 3 megabits per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 on his long-range connections."這句話中的"各個方向"實在耐人尋味,382公里是一個比台灣南北還長的距離,LOS連線後隨時可能因為天線的小小偏移而失連,因此兩點間只可能一個方向而已,筆者實在不知道文中所指"各個方向"是什麼意思。
- 無論310km或382km,傳輸頻寬都是3Mbps,這是很值得留心的數據。不知純粹與信號強度有關,或者delay也會成為頻寬的理論限制?
- 文中不斷提到使用Intel增強型WiFi技術,筆者實在很好奇,"Intel增強型WiFi技術"的實際內容到底是什麼呢?最遠傳輸的理論限制又是多少呢?
(老實說,這樣無止境地WiFi遠傳競賽,實在有點無聊呢。sorry, Intel.)
Ref:
[1] 癮科技Engadget; Posted Jun 19th 2007 10:00PM by Atticus Wu
[2] Engadget英文網站,Posted Jun 19th 2007 7:01AM by Nilay Patel
[3] CNET: New Wi-Fi distance record: 382 kilometers, June 18, 2007,Posted by Michael Kanellos.
[-] 感謝Kun-yi的提醒。
070716r2版本
話說上次WiFi遠傳100km的新聞沒有實作數據,沒想到後來還真有人持續此實驗,將WiFi遠傳距離的紀錄不斷更新。
1. 原文:The old record was 310 kilometers. Swedish scientists made a link between a balloon and an Earth-bound station. We say "apparently" on Pietrosemoli's record, in case someone out there has set a better record about which we are unaware. [3]
[Justin's note]
第一個紀錄是由瑞典科學家締造,遠傳310公里。工法是利用熱氣球將WiFi的設備架在熱氣球上與地面站通訊,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作法,熱氣球在高空很容易對準地面站,或者由地面站使用天線追蹤技術來鎖定,而且短時間的相對移動不會太快。
如此說來,那下次建議太空人不妨將WiFi帶上太空梭,與地面站試連,可能可以輕易打破400公里以上的遠傳紀錄。:)
2. 原文:Researcher Ermanno Pietrosemoli has set what appears to be a new record for the longest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Wi-Fi.
Pietrosemoli, president of the Escuela Latinoamerica de Redes (which means networking school of Latin America) established a Wi-Fi link between two computers located in El Aguila and Platillon Mountain, Venezuela. That's a distance of 382 kilometers, or 238 miles. He used technology from Intel, which is concocting its own long-range Wi-Fi equipment, and some off-the-shelf parts. Pietrosemoli gets about 3 megabits per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 on his long-range connections.[3]
[Justin's note]
- 根據筆者的計算(方法與無線電波50公里連線的挑戰相同),El Aguila與Platillon Mountain的高度必須都在2860公尺以上,這點日後查證。
- "Pietrosemoli gets about 3 megabits per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 on his long-range connections."這句話中的"各個方向"實在耐人尋味,382公里是一個比台灣南北還長的距離,LOS連線後隨時可能因為天線的小小偏移而失連,因此兩點間只可能一個方向而已,筆者實在不知道文中所指"各個方向"是什麼意思。
- 無論310km或382km,傳輸頻寬都是3Mbps,這是很值得留心的數據。不知純粹與信號強度有關,或者delay也會成為頻寬的理論限制?
- 文中不斷提到使用Intel增強型WiFi技術,筆者實在很好奇,"Intel增強型WiFi技術"的實際內容到底是什麼呢?最遠傳輸的理論限制又是多少呢?
(老實說,這樣無止境地WiFi遠傳競賽,實在有點無聊呢。sorry, Intel.)
Ref:
[1] 癮科技Engadget; Posted Jun 19th 2007 10:00PM by Atticus Wu
[2] Engadget英文網站,Posted Jun 19th 2007 7:01AM by Nilay Patel
[3] CNET: New Wi-Fi distance record: 382 kilometers, June 18, 2007,Posted by Michael Kanellos.
[-] 感謝Kun-yi的提醒。
070716r2版本
WiMAX新聞筆記 (004) - WiFi遠傳100km
[前言]
繼WiMAX宣稱可以遠傳50公里之後,Intel又出新招,乾脆號稱連WLAN都可以長傳100公里,讓很多WiMAX業者憂心忡忡。為了澄清觀念,特地好好研究此新聞,並將評論寫於每段之後。
[新聞與品論]
英特激增Wi-Fi訊號 100公里外可收到
作者:Michael Kanellos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28日]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英特爾研發出一種Wi-Fi技術,可讓相當於台北的筆記型電腦,透過新竹的無線基地台連上網。
該公司實驗室研究人員研發出的系統可讓原本只有數百英尺傳輸距離的Wi-Fi訊號傳送到100公里(或60多英哩)之外,英特爾柏克萊實驗室總監Eric Brewer表示。該實驗室目的在推動英特爾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的合作研究專案。
「硬體是一般的Wi-Fi硬體,但我們修改了軟體,」他說。
展示中,英特爾在舊金山市實驗室與Grizzly Peak大道上的UCB的太空科學實驗室間建立連線,兩者海拔差約1200呎(36公尺),相距約1.5英哩(約2.4公里)。位於英特爾實驗室的接收器具有指向性(directional)天線可連到修改過—而不是標準化--的無線基地台。
[Justin's note/]很奇特的例子,Intel在2.4公里的環境做的實驗,卻對外宣稱100公里,而大家就相信了,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被Intel的名聲唬住了嗎?這是國王的新衣,只有小孩子看出國王是裸體的嗎?[/]
不過這項技術不是為歐美市場,而是為新興國家設計。這些地方的通訊基礎建設往往不足,且集中於都市。而最多數人口聚集的鄉村則除了公車、汽車或羊腸小徑之外幾乎與外界隔絕。
這些Wi-Fi天線可以串聯起來形成這些地區和外界的連繫,Brewer說。鄉村居民可以先連到城鎮或地區的Wi-Fi天線,由其把訊號經由其他基地台轉送到可讓鄉村連網的光纖線路。
某種程度而言,這類長程Wi-Fi天線作用好比包括英特爾等多家公司積極發展的WiMax。WiMax基地台要價15,000到20,000美元之譜,而長程Wi-Fi基地台則只要700-800美元。
[Justin's note/]多有趣呀,當時WiMAX 16d就是為了解決last mile的架設問題,怎麼現在又回頭推銷Wi-Fi的方案?再說WiMAX BS一個美金2萬真的有些貴,但比起實際線路的鋪設與維護,長期下來還是划算的。筆者認為目前談論長程Wi-Fi基地台的價錢還太早。[/]
此外,長程Wi-Fi普及也比較快,Brewer說。WiMax使用的電波頻譜由電信主管機關規範,如果想增設基地台或提供新服務都得獲得政府的許可。
Wi-Fi用的則是不需執照的頻譜。這樣一來鄉村居民可以逐步加入網路。有些網路則可同時使用WiMax及Wi-Fi,如巴基斯坦已經開始大筆投資架構WiMax網路。英特爾計畫今年稍晚開始在烏干達測試這項技術及相關元件。
[Justin's note/]我想執照問題才是關鍵所在,Intel等不到各國政府的開放時程,想用改良的長程Wi-Fi技術殺出一條血路。
運作過程
現有標準與英特爾版本的長程Wi-Fi差別之一在於後者用的是指向性天線:可以設定只連到特定天線。標準的Wi-Fi天線則是360度向四周發出訊號。
指向性的連線並不容易建立。接收端天線之間必須精確瞄準,而中間的任何實體都可能形成干擾。
「要瞄準並不容易,」英特爾柏克萊實驗室科學家Alan Mainwaring說。「在基地台玩耍的小孩就是一個問題。」
[Justin's note]長程RF傳送原本就需要點對點集中波束來傳遞,這點不足為奇,但是若說在基地台附近玩耍的小孩或動物會造成問題,未免過於誇大,長程點對點傳送,由於地球表面的弧度影響,50km距離的塔高需要49m以上,100km距離的塔高需要196m以上,如此看來別說小孩了,即使無敵鐵金剛(身高18m)站在基地台前面身高都不會造成影響。[/]
為此,該公司也發展出「可轉向」的天線。這種天線本身不能轉動,而是基地台間的訊號可在電子訊號引導下調整方向。這種方式另一好處是,實體天線也可以稍微移動,甚至放入地底而不致破壞訊號完整性。
[Justin's note]我想這段所說的是天線實體不轉動,只改變電波的波束,這是指向性天線的特性,但是指向性天線向來很貴,需要使用這種能夠改變波束的天線,筆者思考是因為長距離的緣故,兩個天線不容易直線對準,所以使用自動鎖定功能來輔助。另外將天線放入地底是很詭異的想法,筆者不知為何需要如此費事隱藏基地臺,只知道如果基地台一端放入地底,那另一端的基地台高度將倍增到200公尺以上,真替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科學家捏把冷汗。[/]
該系統乃利用L型托架及木頭等製作,即將在不久後推出第二代天線。(有些可轉向天線的技術是出自俄羅斯Nizhny Novgorod州立大學的Alexey Umnov教授,包括英特爾在舊金山的實驗設備。)
此外,它也去掉了許多原有Wi-Fi通訊的協定和程序。例如在一般Wi-Fi網路下讓PC和無線路由器連線的handshaking及碰撞偵測 (collision detection)都沒有了。(鍾翠玲/譯)
[Justin's note]這段其實才是本文的關鍵重點,很小心的留到最後才輕描淡寫地提到。回頭看第一段,Eric Brewer表示:「硬體是一般的Wi-Fi硬體,但我們修改了軟體」,其實就是指將原本CSMA/CA的功能去除(說明:CSDA/CD是有線LAN的避碰方式,WLAN應該是使用CSMA/CA才對),CSMA/CA功能是讓同一個服務區的使用者,公平分享WLAN AP的使用權的方式,但另一個方面說,卻也限制了Wi-Fi服務範圍必須在大約100公尺以內的有限範圍內才能使用CSMA/CA的功能,而Intel現在除去此限制,擺明著這是點對點專屬功能,已經排除點對多點的服務功能,所以不必解讀為Intel已經提出新技術,讓Wi-Fi服務範圍可以涵蓋100公里,這是錯誤的解讀。
[結論]
1. 本文的描述看不出來可以傳遞100公里的實驗數據與支持的合理論點。
2. 本文的創新之處只在於加入指向性天線與除去CSMA/CA功能而已。
3. 本文所描述的應用是類似於802.16d,用來取代last mile的佈建而已。並非將Wi-Fi點對多點的服務區擴大到100公里,這點必須小心分辨。
無論如何,RF點對點空中鏈路是否能夠傳遞到50公里或是100公里,除了MAC層的delay容忍度要考慮,還有基地台的高度與地球表面的弧度都是必備因素,Intel在WiMAX宣稱50公里的涵蓋面積與目前Wi-Fi的100公里連接都是屬於sales talk,缺乏實驗數據與理論根據,在引用這類數據的時候,請務必謹慎小心,不然就成為Intel的免費宣傳工具了。
070627r5版本
繼WiMAX宣稱可以遠傳50公里之後,Intel又出新招,乾脆號稱連WLAN都可以長傳100公里,讓很多WiMAX業者憂心忡忡。為了澄清觀念,特地好好研究此新聞,並將評論寫於每段之後。
[新聞與品論]
英特激增Wi-Fi訊號 100公里外可收到
作者:Michael Kanellos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28日]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英特爾研發出一種Wi-Fi技術,可讓相當於台北的筆記型電腦,透過新竹的無線基地台連上網。
該公司實驗室研究人員研發出的系統可讓原本只有數百英尺傳輸距離的Wi-Fi訊號傳送到100公里(或60多英哩)之外,英特爾柏克萊實驗室總監Eric Brewer表示。該實驗室目的在推動英特爾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的合作研究專案。
「硬體是一般的Wi-Fi硬體,但我們修改了軟體,」他說。
展示中,英特爾在舊金山市實驗室與Grizzly Peak大道上的UCB的太空科學實驗室間建立連線,兩者海拔差約1200呎(36公尺),相距約1.5英哩(約2.4公里)。位於英特爾實驗室的接收器具有指向性(directional)天線可連到修改過—而不是標準化--的無線基地台。
[Justin's note/]很奇特的例子,Intel在2.4公里的環境做的實驗,卻對外宣稱100公里,而大家就相信了,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被Intel的名聲唬住了嗎?這是國王的新衣,只有小孩子看出國王是裸體的嗎?[/]
不過這項技術不是為歐美市場,而是為新興國家設計。這些地方的通訊基礎建設往往不足,且集中於都市。而最多數人口聚集的鄉村則除了公車、汽車或羊腸小徑之外幾乎與外界隔絕。
這些Wi-Fi天線可以串聯起來形成這些地區和外界的連繫,Brewer說。鄉村居民可以先連到城鎮或地區的Wi-Fi天線,由其把訊號經由其他基地台轉送到可讓鄉村連網的光纖線路。
某種程度而言,這類長程Wi-Fi天線作用好比包括英特爾等多家公司積極發展的WiMax。WiMax基地台要價15,000到20,000美元之譜,而長程Wi-Fi基地台則只要700-800美元。
[Justin's note/]多有趣呀,當時WiMAX 16d就是為了解決last mile的架設問題,怎麼現在又回頭推銷Wi-Fi的方案?再說WiMAX BS一個美金2萬真的有些貴,但比起實際線路的鋪設與維護,長期下來還是划算的。筆者認為目前談論長程Wi-Fi基地台的價錢還太早。[/]
此外,長程Wi-Fi普及也比較快,Brewer說。WiMax使用的電波頻譜由電信主管機關規範,如果想增設基地台或提供新服務都得獲得政府的許可。
Wi-Fi用的則是不需執照的頻譜。這樣一來鄉村居民可以逐步加入網路。有些網路則可同時使用WiMax及Wi-Fi,如巴基斯坦已經開始大筆投資架構WiMax網路。英特爾計畫今年稍晚開始在烏干達測試這項技術及相關元件。
[Justin's note/]我想執照問題才是關鍵所在,Intel等不到各國政府的開放時程,想用改良的長程Wi-Fi技術殺出一條血路。
運作過程
現有標準與英特爾版本的長程Wi-Fi差別之一在於後者用的是指向性天線:可以設定只連到特定天線。標準的Wi-Fi天線則是360度向四周發出訊號。
指向性的連線並不容易建立。接收端天線之間必須精確瞄準,而中間的任何實體都可能形成干擾。
「要瞄準並不容易,」英特爾柏克萊實驗室科學家Alan Mainwaring說。「在基地台玩耍的小孩就是一個問題。」
[Justin's note]長程RF傳送原本就需要點對點集中波束來傳遞,這點不足為奇,但是若說在基地台附近玩耍的小孩或動物會造成問題,未免過於誇大,長程點對點傳送,由於地球表面的弧度影響,50km距離的塔高需要49m以上,100km距離的塔高需要196m以上,如此看來別說小孩了,即使無敵鐵金剛(身高18m)站在基地台前面身高都不會造成影響。[/]
為此,該公司也發展出「可轉向」的天線。這種天線本身不能轉動,而是基地台間的訊號可在電子訊號引導下調整方向。這種方式另一好處是,實體天線也可以稍微移動,甚至放入地底而不致破壞訊號完整性。
[Justin's note]我想這段所說的是天線實體不轉動,只改變電波的波束,這是指向性天線的特性,但是指向性天線向來很貴,需要使用這種能夠改變波束的天線,筆者思考是因為長距離的緣故,兩個天線不容易直線對準,所以使用自動鎖定功能來輔助。另外將天線放入地底是很詭異的想法,筆者不知為何需要如此費事隱藏基地臺,只知道如果基地台一端放入地底,那另一端的基地台高度將倍增到200公尺以上,真替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科學家捏把冷汗。[/]
該系統乃利用L型托架及木頭等製作,即將在不久後推出第二代天線。(有些可轉向天線的技術是出自俄羅斯Nizhny Novgorod州立大學的Alexey Umnov教授,包括英特爾在舊金山的實驗設備。)
此外,它也去掉了許多原有Wi-Fi通訊的協定和程序。例如在一般Wi-Fi網路下讓PC和無線路由器連線的handshaking及碰撞偵測 (collision detection)都沒有了。(鍾翠玲/譯)
[Justin's note]這段其實才是本文的關鍵重點,很小心的留到最後才輕描淡寫地提到。回頭看第一段,Eric Brewer表示:「硬體是一般的Wi-Fi硬體,但我們修改了軟體」,其實就是指將原本CSMA/CA的功能去除(說明:CSDA/CD是有線LAN的避碰方式,WLAN應該是使用CSMA/CA才對),CSMA/CA功能是讓同一個服務區的使用者,公平分享WLAN AP的使用權的方式,但另一個方面說,卻也限制了Wi-Fi服務範圍必須在大約100公尺以內的有限範圍內才能使用CSMA/CA的功能,而Intel現在除去此限制,擺明著這是點對點專屬功能,已經排除點對多點的服務功能,所以不必解讀為Intel已經提出新技術,讓Wi-Fi服務範圍可以涵蓋100公里,這是錯誤的解讀。
[結論]
1. 本文的描述看不出來可以傳遞100公里的實驗數據與支持的合理論點。
2. 本文的創新之處只在於加入指向性天線與除去CSMA/CA功能而已。
3. 本文所描述的應用是類似於802.16d,用來取代last mile的佈建而已。並非將Wi-Fi點對多點的服務區擴大到100公里,這點必須小心分辨。
無論如何,RF點對點空中鏈路是否能夠傳遞到50公里或是100公里,除了MAC層的delay容忍度要考慮,還有基地台的高度與地球表面的弧度都是必備因素,Intel在WiMAX宣稱50公里的涵蓋面積與目前Wi-Fi的100公里連接都是屬於sales talk,缺乏實驗數據與理論根據,在引用這類數據的時候,請務必謹慎小心,不然就成為Intel的免費宣傳工具了。
070627r5版本
2007/04/02
WiMAX網路地圖(1.0版)
[前言]
(
這是WiMAX的網路地圖,雖然3GPP還沒有正式提出UMTS與WiMAX的互連架構,而且WiMAX本身的網路架構還在研製中,筆者還是從網路上閱讀了很多資料,配合適度的推理與想像,畫出此三張WiMAX網路地圖,供各位讀者參考。
(
[WiMAX的網路架構圖]
第一張是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網路地圖,幾乎所有提出的方案,都是參考自WiMAX論壇文章:End-to-End Network System Architecture Stage 2的[Part 1]與[Part 2]的架構,這個架構無視UMTS或cdma2000網路的存在,自成一體,自給自足,有自己的用戶設備,自己的基地台與控制器,使用自己的核心網路,目前主要的應用是Internet。我猜想目前M-Taiwan所佈建的網路,大多是屬於這一種。
- SS
WiMAX的用戶設備可以像一般手機一樣提供語音或是數據多媒體的服務,這時與GSM一樣稱為MS,另一種用途是當作WLAN AP網路線的替代品,這時可以稱為SS。SS是WiMAX特有的終端形式,可以放在屋頂,將Last Mile以WiMAX取代,屋內照樣使用WLAN,或是WiMAX公車,讓Last Mile隨著公車移動,在車內照樣提供WLAN服務。MS/SS與網路的無線界面稱為R1。802.16/16a/16c/16e等四標準所規範的,以及RCT, PCT與IOT等測試所關心的,就是在R1上的符合性議題。
- ASN
類似GERAN與UTRAN,由BS與ASN-GW組成。R8是BS與BS中間的界面,也是WiMAX特有的界面,R8的功能目前還在發展中。在GERAN/UTRAN的網路裡基地台彼此間沒有相連的界面,至於WLAN 802.11f的IAPP是在兩個AP之間的通信協定,這點看起來與R8很像,再次證明WiMAX與WLAN的血緣相似性。R6是BS與ASN-GW的界面,類似於GERAN/UTRAN的Abis/Iub,與Iub一樣,R6也是通信協定最複雜的界面,技術難度也最高,應該是IOT測試的
重點項目。值得注意的是R6也有無線的選擇,這點讓WiMAX在佈建上更具方便與彈性,其次是R6允許BS同時連到兩個ASN-GW的接法,這也是WiMAX很獨特的架構。R7是ASN-GW的內部界面,目前筆者所知不多,以後再談。R4是兩個ASN-GW之間的界面,類似於UTRAN在兩個RNC間的Iur界面,也可以視為兩個ASN間的通道。R3是ASN與CSN的界面,在WiMAX論壇的參考文件並沒有明確畫出R3界面在哪兩個網路元件之間,在此參考Tektronix的poster,大膽將ASN-GW與CSN的核心元件都串聯在一起,筆者認為示意的味道較重,這點與3GPP明確定義每個界面兩端網路元件的作法相去甚遠。
重點項目。值得注意的是R6也有無線的選擇,這點讓WiMAX在佈建上更具方便與彈性,其次是R6允許BS同時連到兩個ASN-GW的接法,這也是WiMAX很獨特的架構。R7是ASN-GW的內部界面,目前筆者所知不多,以後再談。R4是兩個ASN-GW之間的界面,類似於UTRAN在兩個RNC間的Iur界面,也可以視為兩個ASN間的通道。R3是ASN與CSN的界面,在WiMAX論壇的參考文件並沒有明確畫出R3界面在哪兩個網路元件之間,在此參考Tektronix的poster,大膽將ASN-GW與CSN的核心元件都串聯在一起,筆者認為示意的味道較重,這點與3GPP明確定義每個界面兩端網路元件的作法相去甚遠。
(
- CSN
WiMAX的核心網路,類似於GSM/UMTS的PS-CN,但是更接近簡化版本IMS的功能,CSN內部的網路元件與其內部界面從文件中還看不清楚,很訝異的是目前竟然已經可以商業運作,R3與R5是CSN與CSN之間的選擇性界面,差別是當用戶從Visted CSN直接與ASP-1取得服務應用時,這時透過R5回到Home NSP的AAA Server交換用戶資訊(紅線);當用戶必須從Visted CSN回到Home CSN取得ASP-2服務應用時,這時Visted CSN與Home CSN間的界面就是R3而非R5(紫線)。
- ASP
這是由UMAN的架構推測而來的,目前還沒有人談論,但因為是相當優雅的架構,所以筆者還是將它畫了出來,期待有像Kineto Wireless這樣的公司出面,做出通用的UNC,可以將WLAN AP與WiMAX BS同時收容進來,後端則與既存的GSM/UMTS的CN相連。(可惜Kineto Wireless不知為何原因沒有加入WiMAX論壇,所以這個方案目前應該沒有人會推行,但我相信3G的運營商會很欣賞這個架構)
- SS
這部份與第一張圖無異。
- ASN
簡化後只剩下R8與R6'。R8的功能可以沿用或是省略,以便節省BS的開發成本,R6'則與R6可以完全一致或是視UNC需要而小幅修改。這樣架構的好處明顯可見是與CN直接接合,無論是既有的語音服務,新增的IMS或是Internet,都可以融合在3GPP R6的核心架構下,只要加入R1與R6'兩個新界面而已。
- CN
此核心網路與3GPP I-WLAN的一致。
(
[I-WiMAX R6的網路架構]
WiMAX論壇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論壇,原因是對UMTS充滿明顯敵意,卻又急於拉攏3GPP的市場。在一份性能分析的文章中(Mobile WiMAX - Part I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May 2006, WiMAX Forum),UMTS的HSPA被拿來當作假想敵,分別與cdma2000的進化版本1xEV-DO RevA與3xEVDO RevB相比(此版本還未商用化),甚至與WiMAX還未成熟的MIMO相比,結果當然是HSPA墊底,而WiMAX MIMO無論是在頻譜使用效率以及頻寬上面都是第一名的技術。但是另一方面,WiMAX論壇卻又主動在3GPP還未提出與WiMAX互聯架構的時候,在論壇中參考3GPP TS23.234的I-WLAN架構,將WiMAX移花接木成為I-WiMAX的方案,似乎在一番張牙舞爪之後,刻意露出友善微笑想要說服3G業者:我們其實可以和平共存。筆者認為這張圖就是此動機下的產物。
- SS
與第一張圖無異。
- ASN
其餘部分,只要名稱是Wx界面,都是藉用I-WLAN架構的界面。這個架構雖然不似GAN的架構那般優雅,卻也是向前相容於R6的I-WLAN架構,非常值得鼓勵。
(
[結論]
第一個架構是目前最主流的架構,由WiMAX論壇的技術文件看來,許多部分定義不夠明確,架構也不夠大器,筆者認為是一個以Internet服務為主的WiMAX網路藍圖,初期沒有考慮與其他網路的互連性,這樣終究會與WLAN一樣的命運,成為一個需要被整合的網路。但這是WiMAX初期最想推行的架構。
第一個架構是目前最主流的架構,由WiMAX論壇的技術文件看來,許多部分定義不夠明確,架構也不夠大器,筆者認為是一個以Internet服務為主的WiMAX網路藍圖,初期沒有考慮與其他網路的互連性,這樣終究會與WLAN一樣的命運,成為一個需要被整合的網路。但這是WiMAX初期最想推行的架構。
(
第二個架構筆者認為最為優雅,但是顯然目前主流(WiMAX包含3GPP)還無人談論,因此姑且先放在冰箱,以後再談。
第二個架構筆者認為最為優雅,但是顯然目前主流(WiMAX包含3GPP)還無人談論,因此姑且先放在冰箱,以後再談。
(
第三個架構最可能成形,應該如此說,如果I-WLAN成功以此架構融入3GPP,那WiMAX就順理成章可以融合,因為畢竟WiMAX可視為一個戶外移動型的WLAN。這是3G業者未來收編WiMAX的秘密葫蘆。
第三個架構最可能成形,應該如此說,如果I-WLAN成功以此架構融入3GPP,那WiMAX就順理成章可以融合,因為畢竟WiMAX可視為一個戶外移動型的WLAN。這是3G業者未來收編WiMAX的秘密葫蘆。
(
以上三者都是選項,且讓我們動觀其變吧。
以上三者都是選項,且讓我們動觀其變吧。
(
070404r3版本
2007/03/30
WiMAX應用研究案 - WiMAX路燈 (習作三)
台灣可以朝開發WiMAX路燈的方向走。
WiMAX路燈構想如下:在路燈頂端放一個WiMAX SS(可以是802.16-2005或者16e的),與WiMAX BS保持無線連線,然後在SS下端緊鄰一個WLAN AP,此AP與路燈有相同或更大的覆蓋面積,兩個路燈間還可以連線,讓IAPP可以執行兩個AP間的roaming。
這樣的好處如下:
1. WiMAX SS的電源來自於市電
2. WLAN AP是戶外的,讓熱點走出室內
3. 原本路燈間的電源連線上,可以試著跑IAPP協定,讓WLAN的用戶完成roaming。
070425草稿
WiMAX路燈構想如下:在路燈頂端放一個WiMAX SS(可以是802.16-2005或者16e的),與WiMAX BS保持無線連線,然後在SS下端緊鄰一個WLAN AP,此AP與路燈有相同或更大的覆蓋面積,兩個路燈間還可以連線,讓IAPP可以執行兩個AP間的roaming。
這樣的好處如下:
1. WiMAX SS的電源來自於市電
2. WLAN AP是戶外的,讓熱點走出室內
3. 原本路燈間的電源連線上,可以試著跑IAPP協定,讓WLAN的用戶完成roaming。
070425草稿
2007/03/29
WiMAX應用研究案 - WiMAX公車 (習作2)
[前言]
剛接觸WiMAX的時候,對WiMAX簡單的架構很不以為然,認為通信協定堆疊最高只定義到了MAC,真是一個簡單的小玩意。在802.16時期,當時直覺WiMAX只是last mile的替代品而已,後來16e逐漸成熟,市場都將焦點放在用戶設備上面,一時之間3G殺手、4G明星的稱號叫得響亮,而我通常以搖頭回應這些說法,還對業界的朋友笑稱WiMAX頂多只是ourdoor的WiFi而已。現在認真學習WiMAX的技術細節,想法逐漸改變,首先是感謝當時只將WiMAX定義到MAC層而已,這樣的定義讓WiMAX自由度變得很大,應用很廣,可以在WiMAX上層放置其他的技術,例如GSM, CDMA, WCDMA...等其他已經成熟的技術之上層堆疊,以此觀點來看,WiMAX真是一個體質良好的Wireless Bearer(無線載體),其應用將是無遠弗屆,只是將WiMAX看成用戶設備來與3G等競爭,真是小看了WiMAX的巨大潛力!
其次是台灣雖然沒有生產製造GSM, CDMA, WCDMA等大型系統基地台的商業經驗(所以台灣用的都是國際大廠的網路設備),但是WLAN AP的品質卻是值得驕傲的成績,我們不該讓WiMAX的出現限制了原先的市場優勢,這是M-Taiwan應該好好思考的部份,新技術不該用來取代舊技術、與舊技術競爭,應該是融合成新應用,增加原本既有的優勢。
以下是一個例子:WiMAX公車
[WiMAX公車]
試想將SS放在公車頂部,天線伸出,以WiMAX方式與基地台連接,下半部在車內天花板變成WLAN的AP,AP的天線涵蓋公車內部形成一個WLAN的熱點,提供乘客無線上網的服務,無論公車如何行駛,16e的技術保證這條Nomadic Last Mile隨時連線,因此公車的乘客也樂得長時間呆在車內享受skype的通話、查看email或是欣賞一部壓縮過的電影,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既然公車都可以收到信號,那乾脆直接在車內以WiMAX接取服務即可,為何如此麻煩?
答案是向前相容與路徑依賴!
先不論WiMAX提供給一個單獨SS與提供給一整車數十個SS技術上的易難差異(其實各有難處),就拿滿街的WLAN筆記型電腦使用者來說,無線上網已經很夠用了,而且非常普遍,這種普遍性與使用習慣形成的慣性,是工業界必須重視的巨大力量。最好的改變總是悄悄降臨,初期最好讓用戶毫無感覺WiMAX的存在,只是知道公車上、火車上變成可以寬頻上網,這樣WiMAX先成就了之前WiFi不足之處,接著引入802.11f,讓用戶下了公車,WLAN繼續存在,實現WLAN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無線城市,在這樣的基礎上,skype也會跟著升級,因為用戶永遠都在網路上,人人都在網路上,誰還需要使用手機來連絡?等筆記型電腦沒電的時候再說吧。
我相信這樣的習慣養成(上癮)之後,會有相關的服務開始推出,這種服務需要長時間的寬頻,而且還要能夠隨用戶高速移動而改變,這時候WLAN開始出現瓶頸,於是典範和平轉移到WiMAX用戶設備身上,而這時台灣的WiMAX公車經驗已經成熟到可以外銷全世界了。
070425r2版本
剛接觸WiMAX的時候,對WiMAX簡單的架構很不以為然,認為通信協定堆疊最高只定義到了MAC,真是一個簡單的小玩意。在802.16時期,當時直覺WiMAX只是last mile的替代品而已,後來16e逐漸成熟,市場都將焦點放在用戶設備上面,一時之間3G殺手、4G明星的稱號叫得響亮,而我通常以搖頭回應這些說法,還對業界的朋友笑稱WiMAX頂多只是ourdoor的WiFi而已。現在認真學習WiMAX的技術細節,想法逐漸改變,首先是感謝當時只將WiMAX定義到MAC層而已,這樣的定義讓WiMAX自由度變得很大,應用很廣,可以在WiMAX上層放置其他的技術,例如GSM, CDMA, WCDMA...等其他已經成熟的技術之上層堆疊,以此觀點來看,WiMAX真是一個體質良好的Wireless Bearer(無線載體),其應用將是無遠弗屆,只是將WiMAX看成用戶設備來與3G等競爭,真是小看了WiMAX的巨大潛力!
其次是台灣雖然沒有生產製造GSM, CDMA, WCDMA等大型系統基地台的商業經驗(所以台灣用的都是國際大廠的網路設備),但是WLAN AP的品質卻是值得驕傲的成績,我們不該讓WiMAX的出現限制了原先的市場優勢,這是M-Taiwan應該好好思考的部份,新技術不該用來取代舊技術、與舊技術競爭,應該是融合成新應用,增加原本既有的優勢。
以下是一個例子:WiMAX公車
[WiMAX公車]
試想將SS放在公車頂部,天線伸出,以WiMAX方式與基地台連接,下半部在車內天花板變成WLAN的AP,AP的天線涵蓋公車內部形成一個WLAN的熱點,提供乘客無線上網的服務,無論公車如何行駛,16e的技術保證這條Nomadic Last Mile隨時連線,因此公車的乘客也樂得長時間呆在車內享受skype的通話、查看email或是欣賞一部壓縮過的電影,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既然公車都可以收到信號,那乾脆直接在車內以WiMAX接取服務即可,為何如此麻煩?
答案是向前相容與路徑依賴!
先不論WiMAX提供給一個單獨SS與提供給一整車數十個SS技術上的易難差異(其實各有難處),就拿滿街的WLAN筆記型電腦使用者來說,無線上網已經很夠用了,而且非常普遍,這種普遍性與使用習慣形成的慣性,是工業界必須重視的巨大力量。最好的改變總是悄悄降臨,初期最好讓用戶毫無感覺WiMAX的存在,只是知道公車上、火車上變成可以寬頻上網,這樣WiMAX先成就了之前WiFi不足之處,接著引入802.11f,讓用戶下了公車,WLAN繼續存在,實現WLAN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無線城市,在這樣的基礎上,skype也會跟著升級,因為用戶永遠都在網路上,人人都在網路上,誰還需要使用手機來連絡?等筆記型電腦沒電的時候再說吧。
我相信這樣的習慣養成(上癮)之後,會有相關的服務開始推出,這種服務需要長時間的寬頻,而且還要能夠隨用戶高速移動而改變,這時候WLAN開始出現瓶頸,於是典範和平轉移到WiMAX用戶設備身上,而這時台灣的WiMAX公車經驗已經成熟到可以外銷全世界了。
070425r2版本
2007/03/28
WiMAX應用研究案 - WiMAX移動熱點 (習作1)
[前言]
若以人體的神經系統做比喻,電信網路的last mile就是神經末梢。樹枝狀的神經末梢從中樞神經向身體的表面延伸、分支與蔓延,深入每個組織與系統裡,同樣地,last mile將電信服務帶到每個社區與每棟房屋之中。舉例來說,無論家中使用ADSL或是傳統電話,在台灣都市中房屋與最近的電信機房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 ~ 3公里之間,這段距離就是俗稱的last mile。Last mile在佈建時非常辛苦,因為數量很大,想想看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有權申請電話,因此last mile就需要從機房克服萬難拉到住戶家中。對於人煙稀少或是長年冰天雪地的國家,佈建last mile是很辛苦也不符成本的工程,因此像芬蘭這種國家,last mile可能就是由GSM基地台來代替,此時last mile就是基地台的涵蓋範圍。
基地台算是last mile的第一次進化,將有線化成無線,但是基地台畢竟還是有線的,而且在台灣基地台設置的抗爭不斷,住戶不喜歡基地台設在居家附近,如果連基地台的連線都可以無線化,那將是last mile的第二次進化,在此稱為Nomadic Last Mile。看來WiMAX技術會是一個適合的選擇。
[Nomadic Ad-hoc Hotspot]
目前的WLAN熱點是提供AP讓使用者以無線網卡接取Internet服務的地點,例如星巴克、網咖、機場、圖書館...等地點在台灣已經多如牛毛,這些地點的先決條件是要先拉ADSL線,然後選擇適當地點架設AP,於是人們只好圍繞著AP而坐(因為信號最好),形成名符其實的"熱點",因為目前的AP架設好是無法隨意移動的,Nomadic Ad-hoc Hotspot是為了解決這個困擾而產生的方案,它利用WiMAX技術來取代現有的last mile(例如ADSL),然後繼續提供WLAN服務。
初期的構想是將設備放在服務車上,天線有兩組,一邊是WiMAX使用,以802.16或是16e與WiMAX基地台透過R1界面傳輸,設備扮演SS的角色,另一組天線則被WLAN使用,設備面對戶外民眾提供WLAN的服務,扮演AP,所以這個方案就是將WiMAX的SS與WLAN AP結合在一起,架設在車上,天線朝外,一邊對著基地台,一邊對著服務區,先開車找到收訊最佳之處,然後開啟WLAN服務,如此Nomadic Ad-hoc Hotspot就可以主動依附民眾,讓熱點擴大與更熱,這是熱點的進化關鍵 - 熱點是移動的,熱點因為活動開始而臨時組成,隨著活動結束而自動解散,沒有佈建成本的問題。
070425r4版本
若以人體的神經系統做比喻,電信網路的last mile就是神經末梢。樹枝狀的神經末梢從中樞神經向身體的表面延伸、分支與蔓延,深入每個組織與系統裡,同樣地,last mile將電信服務帶到每個社區與每棟房屋之中。舉例來說,無論家中使用ADSL或是傳統電話,在台灣都市中房屋與最近的電信機房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 ~ 3公里之間,這段距離就是俗稱的last mile。Last mile在佈建時非常辛苦,因為數量很大,想想看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有權申請電話,因此last mile就需要從機房克服萬難拉到住戶家中。對於人煙稀少或是長年冰天雪地的國家,佈建last mile是很辛苦也不符成本的工程,因此像芬蘭這種國家,last mile可能就是由GSM基地台來代替,此時last mile就是基地台的涵蓋範圍。
基地台算是last mile的第一次進化,將有線化成無線,但是基地台畢竟還是有線的,而且在台灣基地台設置的抗爭不斷,住戶不喜歡基地台設在居家附近,如果連基地台的連線都可以無線化,那將是last mile的第二次進化,在此稱為Nomadic Last Mile。看來WiMAX技術會是一個適合的選擇。
[Nomadic Ad-hoc Hotspot]
目前的WLAN熱點是提供AP讓使用者以無線網卡接取Internet服務的地點,例如星巴克、網咖、機場、圖書館...等地點在台灣已經多如牛毛,這些地點的先決條件是要先拉ADSL線,然後選擇適當地點架設AP,於是人們只好圍繞著AP而坐(因為信號最好),形成名符其實的"熱點",因為目前的AP架設好是無法隨意移動的,Nomadic Ad-hoc Hotspot是為了解決這個困擾而產生的方案,它利用WiMAX技術來取代現有的last mile(例如ADSL),然後繼續提供WLAN服務。
初期的構想是將設備放在服務車上,天線有兩組,一邊是WiMAX使用,以802.16或是16e與WiMAX基地台透過R1界面傳輸,設備扮演SS的角色,另一組天線則被WLAN使用,設備面對戶外民眾提供WLAN的服務,扮演AP,所以這個方案就是將WiMAX的SS與WLAN AP結合在一起,架設在車上,天線朝外,一邊對著基地台,一邊對著服務區,先開車找到收訊最佳之處,然後開啟WLAN服務,如此Nomadic Ad-hoc Hotspot就可以主動依附民眾,讓熱點擴大與更熱,這是熱點的進化關鍵 - 熱點是移動的,熱點因為活動開始而臨時組成,隨著活動結束而自動解散,沒有佈建成本的問題。
070425r4版本
2007/03/27
What is WiMAX
起初,IEEE 802.16標準主要是針對10-66GHz高頻段視距(LOS)環境而制定的無線城域網標準,並於2001年12月獲得批准。隨著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IEEE 802.16逐漸擴展到各種傳播環境,包括視距、近視距和非視距,並形成系列標準。目前,我們所說的IEEE 802.16標準主要包括802.16a、802.16d、802.16e三個標準族。其中:802.16a於2003年批准,主要是為工作在2-11GHz頻段的非視距(NLOS)寬頻固定接入系統而設計的;802.16d於2004年第三季度批准,它是802.16a的增強型,業界又常將該標準稱作802.16-2004;802.16e是IEEE 802.16a/d的進一步延伸,它在現有的標準中增加了資料的移動性,預計在2005年四季度發佈。後續系列,如802.16g、802.16f協議仍在討論進展中。 802.16系列標準是為在各種傳播環境中獲得最優性能而設計的,即使在鏈路狀況最差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可靠的性能。通過正交頻分複用(OFDM)技術可在2-40km的通信距離上支援高頻譜效率,理論上,802.16d在20MHz載波內速率最高可達75Mbit/s。結合先進的網路拓撲(網狀網)和天線技術(智慧天線、MIMO)還可進一步改善覆蓋,提高頻譜效率、容量、複用以及每射頻通道的平均/峰值吞吐量。 TCP/IP協定的特點之一是對通道的傳輸品質有較高的要求。無線寬頻接入技術面對日益增長的IP資料業務,必須適應TCP/IP協定對通道傳輸品質的要求。在WiMAX應用條件下,尤其是室外遠距離,無線通道的衰落現象非常顯著,在品質不穩定的無線通道上運用TCP/IP協定,其效率將十分低下。對此,WiMAX技術在鏈路層加入了ARQ機制,減少到達網路層的資訊差錯,提高系統的業務吞吐量。同時,WiMAX協定還提供實現自適應天線陣(AAS)、MIMO和空時編碼(STC)增強型天線技術的途徑,以應對NLOS造成的深衰落,從而提高WiMAX的無線資料傳輸的性能。 802.16-2004標準為運營商帶來可運營、可管理網路的一個重要特點是QoS保證。802.16 MAC具有帶寬分配和QoS機制,支援不同的服務水準。協定的下行鏈路採用TDM資料流程,上行鏈路採用TDMA,通過集中調度來支持對時延敏感的業務,如話音、視像業務。由於確保了無碰撞資料接入,MAC層改善了系統總吞吐量和帶寬效率,確保資料時延受到控制。
Ref:
[-] 華為網站:WiMAX,寬頻無線接入新進程
070327r1版本
Ref:
[-] 華為網站:WiMAX,寬頻無線接入新進程
070327r1版本
2007/03/26
WiMAX新聞筆記 (002)
Alcatel-Lucent將與中華電信在桃園建置WiMAX網路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6日]
作者:(不詳)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Alcatel-Lucent宣佈獲得中華電信在桃園縣之WiMAX網路建置案,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台首座應用於都會地區的802.16e行動WiMAX網路,加速實現「M-Taiwan應用推動計畫」。未來,桃園縣的民眾將可率先體驗行動VoIP及高速數據應用服務。
此次桃園縣802.16e行動WiMAX網路建置案將涵蓋\桃園縣內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域及主要道路,是一個真正具有行動服務的WiMAX建置案,屆時桃園地區的居民及商務人士可體驗高速且不中斷的無線網路接取服務;同時中華電信及桃園縣政府亦可在此平台上發展相關行動應用及便民服務,例如高品質的行動網路電話、遠距行動醫療照護、以及行動學習等。民眾最快將可於今年年底前試用。
此次建置主要採用Alcatel-Lucent WiMAX基地站台、符合2x2 MIMO技術規格的802.16e WBS電信設備以及本地代理器(Home Agent)、存取服務網路閘道器(Access Service Network Gateway,ASN Gateway)、維運中心(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OMC)、AAA與DHCP等設備與解決方案。
此次建置的WiMAX無線寬頻網路將跨越桃園縣內精華區,自桃園火車站往南經中壢火車站至新屋交流道附近,往東至八德大湳,往西至南崁台茂,全長總計約25公里,寬1.5公里,涵蓋\面積約為37.5平方公里。
[Justin's note]這是一個狹長方形的區域,試驗用圖意味很大,以兩公里直徑來估算細胞大小,初期此工程只需約16個WBS(基地台)即可涵蓋,一個核心網路即可提供服務。未來的挑戰預計將是:
1. WiMAX手機與網路的互通性
2. WiMAX手機高速handover的性能測試
3. 不同廠家WiMAX手機的互通性
4. WiMAX手機與GSM/3G手機的互通性
無論如何,這是WiMAX在台灣的重要進展,且讓我們樂觀其成,拭目以待吧!!
070328r2版本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6日]
作者:(不詳)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Alcatel-Lucent宣佈獲得中華電信在桃園縣之WiMAX網路建置案,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台首座應用於都會地區的802.16e行動WiMAX網路,加速實現「M-Taiwan應用推動計畫」。未來,桃園縣的民眾將可率先體驗行動VoIP及高速數據應用服務。
此次桃園縣802.16e行動WiMAX網路建置案將涵蓋\桃園縣內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域及主要道路,是一個真正具有行動服務的WiMAX建置案,屆時桃園地區的居民及商務人士可體驗高速且不中斷的無線網路接取服務;同時中華電信及桃園縣政府亦可在此平台上發展相關行動應用及便民服務,例如高品質的行動網路電話、遠距行動醫療照護、以及行動學習等。民眾最快將可於今年年底前試用。
此次建置主要採用Alcatel-Lucent WiMAX基地站台、符合2x2 MIMO技術規格的802.16e WBS電信設備以及本地代理器(Home Agent)、存取服務網路閘道器(Access Service Network Gateway,ASN Gateway)、維運中心(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OMC)、AAA與DHCP等設備與解決方案。
此次建置的WiMAX無線寬頻網路將跨越桃園縣內精華區,自桃園火車站往南經中壢火車站至新屋交流道附近,往東至八德大湳,往西至南崁台茂,全長總計約25公里,寬1.5公里,涵蓋\面積約為37.5平方公里。
[Justin's note]這是一個狹長方形的區域,試驗用圖意味很大,以兩公里直徑來估算細胞大小,初期此工程只需約16個WBS(基地台)即可涵蓋,一個核心網路即可提供服務。未來的挑戰預計將是:
1. WiMAX手機與網路的互通性
2. WiMAX手機高速handover的性能測試
3. 不同廠家WiMAX手機的互通性
4. WiMAX手機與GSM/3G手機的互通性
無論如何,這是WiMAX在台灣的重要進展,且讓我們樂觀其成,拭目以待吧!!
070328r2版本
2007/03/18
WiMAX新聞筆記 (001)
4G競賽展開 WiMAX前景雖美但成功有限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15日]
作者:Jake MacLeod (Principal Vice President and CTO of Bechtel Communications)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在力爭成為定義第四代蜂巢式系統的技術競爭中,WiMAX將無法成功出線,但它卻可望在新興領域中吸引大量的小規模投資,並可能有助於將網際網路接取帶入新一代的消費設備中。
這是日前在國際無線通訊協會(W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年度會議中對於WiMAX的評價,WCA的成員大多都對WiMAX持擁護的態度。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許多支持者過去都曾大肆宣揚這種無線寬頻技術,但在該會議中這些業者卻明確指出,WiMAX雖擁有發展的前景,但卻非常有限,而且還面臨著若干挑戰。
[Justin' note]我想作者所言是2007年1月16~19日在加州San Jose的年會(http://www.wcai.com/event/07/is13review.htm)
即使WCA中的WiMAX支持者也承認,蜂巢式GSM的後續標準-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計劃將贏得第四代蜂巢式系統的最大比重。這是因為屆時大量的GSM服務供應商將夠讓用戶從目前的WCDMA網路轉移到仍在定義中的LTE網路中。
目前,全球55個國家中已有多達122個商用WCDMA網路正執行中,用戶數為7,000萬,並使用了407種不同類型的手機,美國Bechtel通訊公司技術長Jake MacLeod在其報告中表示。“現有的無線服務擁有著巨大的推動力,”MacLeod稱。Bechtel公司主要業務在於為電信業者搭建公共網路。
另一方面,目前還沒有任何電信業者開始部署去年WCA會議中正式定義的802.16e行動WiMAX規格。這是因為電信廠商們決定必須先部署第二代規格版本,以支援LTE中將採用的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天線技術,以及高通(Qualcomm)公司正開發中的競爭技術。
支援此WiMAX版本的系統產品則要到今年稍晚才會進行認證與供貨。此外,該技術面臨的嚴格頻譜爭議也妨礙了某些應用。“我們的確已轉向這一領域,但還未進展到我們所期望的程度。”MacLeod提到。
MacLeod表示,電信業者Sprint Nextel、新創公司Clearwire和俄國的Sistema都是WiMAX的擁戴者,而Cingular和Vodafone則支援LTE。AT&T、BT和Verizon可能會採用WiMAX作為其部署光纖到戶時的輔助技術,此外,衛星廣播業者也正在考慮將WiMAX作為備用頻道(back channel),他補充道。
長遠來看,“LTE將在4G蜂巢式領域贏得市場佔有率的優勢,但WiMAX也能夠獲得非常可觀的比例,也許在20%左右。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全球市場,”MacLeod指出,他的公司正在全球積極部署數百個網路,包括一些最大型的蜂巢式系統。
由於計畫的延遲,Sprint Nextel已經將2007年原定投入WiMAX上的費用從10億美元削減至8億美元,ABI Research公司資深行動技術分析師Philip Solis表示。“系統和服務供應商都希望.16e標準的制訂能順利完成,以便能立即推出相關產品,但結果是一團混亂。”
“我們將在年底展示.16e,向客戶證明我們具有這種能力,但對大多數客戶的實際部署則待兩三年之後,”加拿大系統製造商Redline通訊公司的執行長Majed Sifri表示。
如同大多數的WiMAX系統公司一樣,Redline也將2007年的業務重點放在利用802.16d標準,為發展中國家部署固定接取系統,以作為數位用戶線路(DSL)的一種替代方案。然而,Sifri提到,“我們有三分之二的工程師現在都把注意力放在.16e上。”
.16e開發工作持續展開的另一個跡象是,美國德州Navini Networks公司宣佈已將其MIMO和波束成形技術從基於CDMA的系統轉移到行動WiMAX系統。該公司採用了以2 x 4 MIMO的8根天線組,加上執行於TI DSP上的專有演算法,以實現比其鏈路預算更高9~18dB的成果,Navini公司產品行銷經理Yasser Hannush表示。
美國加州Sierra Monolithics公司則展示了2.5GHz和3.5GHz的首款雙頻RF晶片,該元件可同時支援802.16d、.16e標準與2 x 1 MIMO。這些晶片將在本季開始供貨,但價格尚未揭露。
破壞者?
在這場被視為LTE和WiMAX之間的雙向競賽中,高通可能會扮演破壞者的角色。估計最早在今年春季的3GSM或CTIA會議上,高通公司就可能展示其超越WCDMA技術的開發計劃,而成為第四代蜂巢式技術的競爭對手。
高通公司產品管理總監Uma Jha表示,該公司將展示資料率達10Mbps、頻譜效率優於WiMAX的產品。高通一直在與朗訊、三星等合作夥伴共同合作,以實現其正交頻分多工(OFDM)版本的技術,這項技術現已獲得IEEE 802.20小組和3GPP2小組的超行動寬頻(UMB)蜂巢標準認可。
“我們當然也有能力像其它人一樣輕鬆地搭建WiMAX,但我們看不出這有什麼特別的價值,”Jha表示。
高通由於收取高額的CDMA技術權利金而面臨法律問題;CDMA可用於第二代與第三代蜂巢式晶片與系統。相對地,WiMAX論壇主管聲稱,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專利壟斷WiMAX。根據WiMAX論壇的一項分析調查顯示,目前,有關WiMAX的1,550項專利由330家公司分別持有,而擁有10項以上專利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已成為WiMAX論壇的成員。
[Justin's Note]未來任何技術的普及性,請務必將專利的壟斷性考慮進去,越是被壟斷的專利,越會淪為被邊緣化的命運,這不是詛咒,是預言。
對於WiMAX支持者而言的一個好消息是互通作業性測試仍在不斷進展中,而新的晶片組也即將推出。WiMAX系統製造商SR Telecom公司行銷副總裁Chad Pralle表示,該公司期望能儘早看到英特爾推出同時支援.16d和.16e標準的Rosedale-2晶片組版本。“人們希望能夠輕鬆地實現從d到e的升級,而無需任何新的硬體。然而,去年市面上還未出現這種升級晶片組,”Pralle指出。
MacLeod表示,去年9月,Bechtel曾在自家的實驗室主辦過一次為期8天的互通作業性會議,有大約95家致力於.16e開發工作的開發商參與。
[Justin's Note].16d與.16e的差距並不是只有軟體就可以實現的升級改變,而且.16d與.16e的主要用途並不相同,很好奇Pralle先生是否把WLAN 11b與11g的經驗誤用到.16d與.16e身上了?對.16d的非移動用戶設備來說,我很好奇誰需要.16e的支援?
此外,英特爾重申將從2008年開始生產Wi-Fi/WiMAX組合模組和低功率X86 CPU,將可用於新一代的可聯網超行動消費產品。英特爾並將在今年4月展示這些功耗較目前手持設備更低一半的元件,該公司表示。
英特爾預期在2008年隨即推出功耗更降低至十分之一的元件,其中還包括目前正在Gadi Singer帶領下所設計的極低功率X86 CPU。Gadi Singer曾參與英特爾Itanium伺服器和Xscale蜂巢式處理器的開發工作。
“這些終端系統並不會是電話或PC,”英特爾超行動性部門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我們相信,透過4英吋的顯示器便能讓用戶清晰方便地看到網際網路完整畫面。為此,用戶便需要寬頻無線功能,而我們認為這正是WiMAX可發揮的地方。”
Sprint等電信業者受到WiMAX吸引的主要原因,就在於WiMAX可以作為用於回程蜂巢式傳輸的租用線路替代方案。[Justin's Note: 回程線路應該是backhaul的翻譯,其實是指BTS到BSC機房間的路線]但Sprint公司行動寬頻部門資深副總裁Atish Gude認為,使WiMAX擁有如此卓越的特性之一是它具有支援新用戶和新設備,以打破舊有蜂巢式業務模式的能力。
“我們將會建構一個能夠擁有多個網際網路設備的模型,”Gude稱。“我們的努力目標是實現一個開放性的網際網路模式,因為它是一種能為產業帶來獲利的模式。”
Sprint可能採取對每一家庭收取單一訂費的方式,以使多個消費設備都能使用WiMAX服務。除了標準的35~40美元的網路接取費用之外,Sprint每月還會另外酌收10~15美元的行動通話費用,Gude提到。
頻譜仍然是限制某些WiMAX使用的因素。業界一家廠商就曾在日前的會議中遺憾地提到,如果美國政府批准WiMAX使用3.5GHz的頻段,那麼他的公司現在便能夠在美國部署WiMAX,而為郊區用戶提供服務。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都已經同意開放3.5 GHz給WiMAX使用。
其他與會者也表示,美國應該開放700MHz的WiMAX使用,因為在2009年2月份政府收回類比廣播電視電波頻道之後,將可獲得這一頻率鄰近的新頻譜。還有一些人提倡在多個尚未批准的頻率上使用WiMAX。
[Justin's Note]
原來Qualcomm在這波WiMAX熱浪中暫時缺席的原因是要爭取4G的領先位置,真是令人期待他們推出的殺手級技術,只要保持客觀中肯的態度隔岸觀火,看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可以用欣賞肥皂劇一般的輕鬆心情。
070322r3版本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15日]
作者:Jake MacLeod (Principal Vice President and CTO of Bechtel Communications)
全文內容:[加上Justin's Note]
在力爭成為定義第四代蜂巢式系統的技術競爭中,WiMAX將無法成功出線,但它卻可望在新興領域中吸引大量的小規模投資,並可能有助於將網際網路接取帶入新一代的消費設備中。
這是日前在國際無線通訊協會(W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年度會議中對於WiMAX的評價,WCA的成員大多都對WiMAX持擁護的態度。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許多支持者過去都曾大肆宣揚這種無線寬頻技術,但在該會議中這些業者卻明確指出,WiMAX雖擁有發展的前景,但卻非常有限,而且還面臨著若干挑戰。
[Justin' note]我想作者所言是2007年1月16~19日在加州San Jose的年會(http://www.wcai.com/event/07/is13review.htm)
即使WCA中的WiMAX支持者也承認,蜂巢式GSM的後續標準-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計劃將贏得第四代蜂巢式系統的最大比重。這是因為屆時大量的GSM服務供應商將夠讓用戶從目前的WCDMA網路轉移到仍在定義中的LTE網路中。
目前,全球55個國家中已有多達122個商用WCDMA網路正執行中,用戶數為7,000萬,並使用了407種不同類型的手機,美國Bechtel通訊公司技術長Jake MacLeod在其報告中表示。“現有的無線服務擁有著巨大的推動力,”MacLeod稱。Bechtel公司主要業務在於為電信業者搭建公共網路。
另一方面,目前還沒有任何電信業者開始部署去年WCA會議中正式定義的802.16e行動WiMAX規格。這是因為電信廠商們決定必須先部署第二代規格版本,以支援LTE中將採用的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天線技術,以及高通(Qualcomm)公司正開發中的競爭技術。
支援此WiMAX版本的系統產品則要到今年稍晚才會進行認證與供貨。此外,該技術面臨的嚴格頻譜爭議也妨礙了某些應用。“我們的確已轉向這一領域,但還未進展到我們所期望的程度。”MacLeod提到。
MacLeod表示,電信業者Sprint Nextel、新創公司Clearwire和俄國的Sistema都是WiMAX的擁戴者,而Cingular和Vodafone則支援LTE。AT&T、BT和Verizon可能會採用WiMAX作為其部署光纖到戶時的輔助技術,此外,衛星廣播業者也正在考慮將WiMAX作為備用頻道(back channel),他補充道。
長遠來看,“LTE將在4G蜂巢式領域贏得市場佔有率的優勢,但WiMAX也能夠獲得非常可觀的比例,也許在20%左右。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全球市場,”MacLeod指出,他的公司正在全球積極部署數百個網路,包括一些最大型的蜂巢式系統。
由於計畫的延遲,Sprint Nextel已經將2007年原定投入WiMAX上的費用從10億美元削減至8億美元,ABI Research公司資深行動技術分析師Philip Solis表示。“系統和服務供應商都希望.16e標準的制訂能順利完成,以便能立即推出相關產品,但結果是一團混亂。”
“我們將在年底展示.16e,向客戶證明我們具有這種能力,但對大多數客戶的實際部署則待兩三年之後,”加拿大系統製造商Redline通訊公司的執行長Majed Sifri表示。
如同大多數的WiMAX系統公司一樣,Redline也將2007年的業務重點放在利用802.16d標準,為發展中國家部署固定接取系統,以作為數位用戶線路(DSL)的一種替代方案。然而,Sifri提到,“我們有三分之二的工程師現在都把注意力放在.16e上。”
.16e開發工作持續展開的另一個跡象是,美國德州Navini Networks公司宣佈已將其MIMO和波束成形技術從基於CDMA的系統轉移到行動WiMAX系統。該公司採用了以2 x 4 MIMO的8根天線組,加上執行於TI DSP上的專有演算法,以實現比其鏈路預算更高9~18dB的成果,Navini公司產品行銷經理Yasser Hannush表示。
美國加州Sierra Monolithics公司則展示了2.5GHz和3.5GHz的首款雙頻RF晶片,該元件可同時支援802.16d、.16e標準與2 x 1 MIMO。這些晶片將在本季開始供貨,但價格尚未揭露。
破壞者?
在這場被視為LTE和WiMAX之間的雙向競賽中,高通可能會扮演破壞者的角色。估計最早在今年春季的3GSM或CTIA會議上,高通公司就可能展示其超越WCDMA技術的開發計劃,而成為第四代蜂巢式技術的競爭對手。
高通公司產品管理總監Uma Jha表示,該公司將展示資料率達10Mbps、頻譜效率優於WiMAX的產品。高通一直在與朗訊、三星等合作夥伴共同合作,以實現其正交頻分多工(OFDM)版本的技術,這項技術現已獲得IEEE 802.20小組和3GPP2小組的超行動寬頻(UMB)蜂巢標準認可。
“我們當然也有能力像其它人一樣輕鬆地搭建WiMAX,但我們看不出這有什麼特別的價值,”Jha表示。
高通由於收取高額的CDMA技術權利金而面臨法律問題;CDMA可用於第二代與第三代蜂巢式晶片與系統。相對地,WiMAX論壇主管聲稱,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專利壟斷WiMAX。根據WiMAX論壇的一項分析調查顯示,目前,有關WiMAX的1,550項專利由330家公司分別持有,而擁有10項以上專利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已成為WiMAX論壇的成員。
[Justin's Note]未來任何技術的普及性,請務必將專利的壟斷性考慮進去,越是被壟斷的專利,越會淪為被邊緣化的命運,這不是詛咒,是預言。
對於WiMAX支持者而言的一個好消息是互通作業性測試仍在不斷進展中,而新的晶片組也即將推出。WiMAX系統製造商SR Telecom公司行銷副總裁Chad Pralle表示,該公司期望能儘早看到英特爾推出同時支援.16d和.16e標準的Rosedale-2晶片組版本。“人們希望能夠輕鬆地實現從d到e的升級,而無需任何新的硬體。然而,去年市面上還未出現這種升級晶片組,”Pralle指出。
MacLeod表示,去年9月,Bechtel曾在自家的實驗室主辦過一次為期8天的互通作業性會議,有大約95家致力於.16e開發工作的開發商參與。
[Justin's Note].16d與.16e的差距並不是只有軟體就可以實現的升級改變,而且.16d與.16e的主要用途並不相同,很好奇Pralle先生是否把WLAN 11b與11g的經驗誤用到.16d與.16e身上了?對.16d的非移動用戶設備來說,我很好奇誰需要.16e的支援?
此外,英特爾重申將從2008年開始生產Wi-Fi/WiMAX組合模組和低功率X86 CPU,將可用於新一代的可聯網超行動消費產品。英特爾並將在今年4月展示這些功耗較目前手持設備更低一半的元件,該公司表示。
英特爾預期在2008年隨即推出功耗更降低至十分之一的元件,其中還包括目前正在Gadi Singer帶領下所設計的極低功率X86 CPU。Gadi Singer曾參與英特爾Itanium伺服器和Xscale蜂巢式處理器的開發工作。
“這些終端系統並不會是電話或PC,”英特爾超行動性部門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我們相信,透過4英吋的顯示器便能讓用戶清晰方便地看到網際網路完整畫面。為此,用戶便需要寬頻無線功能,而我們認為這正是WiMAX可發揮的地方。”
Sprint等電信業者受到WiMAX吸引的主要原因,就在於WiMAX可以作為用於回程蜂巢式傳輸的租用線路替代方案。[Justin's Note: 回程線路應該是backhaul的翻譯,其實是指BTS到BSC機房間的路線]但Sprint公司行動寬頻部門資深副總裁Atish Gude認為,使WiMAX擁有如此卓越的特性之一是它具有支援新用戶和新設備,以打破舊有蜂巢式業務模式的能力。
“我們將會建構一個能夠擁有多個網際網路設備的模型,”Gude稱。“我們的努力目標是實現一個開放性的網際網路模式,因為它是一種能為產業帶來獲利的模式。”
Sprint可能採取對每一家庭收取單一訂費的方式,以使多個消費設備都能使用WiMAX服務。除了標準的35~40美元的網路接取費用之外,Sprint每月還會另外酌收10~15美元的行動通話費用,Gude提到。
頻譜仍然是限制某些WiMAX使用的因素。業界一家廠商就曾在日前的會議中遺憾地提到,如果美國政府批准WiMAX使用3.5GHz的頻段,那麼他的公司現在便能夠在美國部署WiMAX,而為郊區用戶提供服務。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都已經同意開放3.5 GHz給WiMAX使用。
其他與會者也表示,美國應該開放700MHz的WiMAX使用,因為在2009年2月份政府收回類比廣播電視電波頻道之後,將可獲得這一頻率鄰近的新頻譜。還有一些人提倡在多個尚未批准的頻率上使用WiMAX。
[Justin's Note]
原來Qualcomm在這波WiMAX熱浪中暫時缺席的原因是要爭取4G的領先位置,真是令人期待他們推出的殺手級技術,只要保持客觀中肯的態度隔岸觀火,看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可以用欣賞肥皂劇一般的輕鬆心情。
070322r3版本
2007/03/09
WiMAX Resources
WiMAX參考資料下載: [Updated: 2007/3/16]
[-] NCC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草案總說明(www.ncc.tw/newinfor/data/newinfor-960215-949-1.pdf )
無線空中界面標準:
[-] IEEE Std 802.16-2004,(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2004.pdf),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 IEEE Std 802.16e-2004,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e-2005.pdf),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Amendment for Physical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s for Combined Fixed and Mobile Operation in Licensed Bands.
[-] IEEE 802.16f-2005,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f-2005.pdf ),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Amendment 1--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 ETSI TS 102 177 V1.3.2 (2006-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Physical (PHY) layer
[-] ETSI TS 102 178 V1.3.2 (2006-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Data Link Control (DLC) layer
=====================
[-] ETSI TS 102 210 V1.2.1 (2005-01),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System profiles
[-] ETSI TR 101 856 V1.1.1 (2001-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below 11 GHz: HIPERMAN
[-] ETSI TS 102 389 V1.1.1 (2005-01),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
EMC測試規範:
[-] ETSI TR 102 079 V1.1.1 (2002-1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System Reference Document for HIPERMAN in the band 5,725 GHz to 5,875 GHz
[-] ETSI TR 102 079 V1.1.2 (2003-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System Reference Document for licence-exempt Fixed Wireless Access (HIPERMAN) for band C (5,725 GHz to 5,875 GHz)
====================================
[-] IEEE 802.16.2-2004,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2-2004.pdf ), 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Coexistence of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WiMAX無線界面的符合性測試規範:
[-] IEEE 802.16Conformance01-2003,(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1-2003.pdf ), IEEE Standard for Conformance to IEEE 802.16 Part 1: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IEEE 802.16Conformance02-2003,(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2-2003.pdf), IEEE Standard Conformance to IEEE Std 802.16 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IEEE 802.16Conformance03-2004,(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3-2004.pdf ), IEEE Standard Conformance to IEEE Std 802.16 Part 3: Radio Conformance Tests (RCT)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ETSI TS 102 385-1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1: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ETSI TS 102 385-2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TSS&TP)
[-] ETSI TS 102 385-3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3: Abstract Test Suite (ATS)
[-] ETSI/WiMAX技術文件下載處:http://pda.etsi.org/pda/queryform.asp,在對話框中填入"WiMAX", 勾選所有選項,即可找到以上三份文件。(找到後先註冊,才可下載文件)
[-] IEEE 802.16 standards免費下載網頁: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802.16.html, 說明:此網頁在click送出download指令之後,在某些情況下,滑鼠不可離開ACCEPT/BEGIN DOWNLOAD的按鈕範圍,要一直等候下載完成,不然下載將立即結束。
MIMO:
[-] MIMO Wireless LAN PHY Layer (RF) Operation & Measurement, AN1509,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443EN.pdf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MIMO radio operation as it applies to WLAN, and the test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channel radios.
===============================
[-] IEEE 802.16e WiMAX OFDMA Signal Measurements and Troubleshooting, AN1578,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2382EN.pdf ), Introduction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a guide to effective measurement and troubleshooting...
[-] Application Note: WiMAX Concepts & RF Measurements,(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2027EN.pdf ), Learn more about testing your WiMAX components and receivers.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1: Making Frequency and Time Measurements Application Note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first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7EN.pdf )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2: Demodulating and Troubleshooting the Subframe Application Note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second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8EN.pdf )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3: Troubleshooting Symbols and Improving Demodulation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third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9EN.pdf )
[-] NCC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草案總說明(www.ncc.tw/newinfor/data/newinfor-960215-949-1.pdf )
無線空中界面標準:
[-] IEEE Std 802.16-2004,(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2004.pdf),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 IEEE Std 802.16e-2004,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e-2005.pdf),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Amendment for Physical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s for Combined Fixed and Mobile Operation in Licensed Bands.
[-] IEEE 802.16f-2005,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f-2005.pdf ),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Amendment 1--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 ETSI TS 102 177 V1.3.2 (2006-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Physical (PHY) layer
[-] ETSI TS 102 178 V1.3.2 (2006-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Data Link Control (DLC) layer
=====================
[-] ETSI TS 102 210 V1.2.1 (2005-01),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 System profiles
[-] ETSI TR 101 856 V1.1.1 (2001-03),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below 11 GHz: HIPERMAN
[-] ETSI TS 102 389 V1.1.1 (2005-01),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MAN;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
EMC測試規範:
[-] ETSI TR 102 079 V1.1.1 (2002-1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System Reference Document for HIPERMAN in the band 5,725 GHz to 5,875 GHz
[-] ETSI TR 102 079 V1.1.2 (2003-05),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System Reference Document for licence-exempt Fixed Wireless Access (HIPERMAN) for band C (5,725 GHz to 5,875 GHz)
====================================
[-] IEEE 802.16.2-2004, (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2-2004.pdf ), 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Coexistence of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WiMAX無線界面的符合性測試規範:
[-] IEEE 802.16Conformance01-2003,(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1-2003.pdf ), IEEE Standard for Conformance to IEEE 802.16 Part 1: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IEEE 802.16Conformance02-2003,(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2-2003.pdf), IEEE Standard Conformance to IEEE Std 802.16 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IEEE 802.16Conformance03-2004,(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16_Conformance03-2004.pdf ), IEEE Standard Conformance to IEEE Std 802.16 Part 3: Radio Conformance Tests (RCT) for 10–66 GHz WirelessMAN-SC™ Air Interface
[-] ETSI TS 102 385-1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1: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ETSI TS 102 385-2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TSS&TP)
[-] ETSI TS 102 385-3 V2.3.1 (2006-12),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MAN;Conformance Testing for WiMAX/HiperMAN 1.2.1;Part 3: Abstract Test Suite (ATS)
[-] ETSI/WiMAX技術文件下載處:http://pda.etsi.org/pda/queryform.asp,在對話框中填入"WiMAX", 勾選所有選項,即可找到以上三份文件。(找到後先註冊,才可下載文件)
[-] IEEE 802.16 standards免費下載網頁: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802.16.html, 說明:此網頁在click送出download指令之後,在某些情況下,滑鼠不可離開ACCEPT/BEGIN DOWNLOAD的按鈕範圍,要一直等候下載完成,不然下載將立即結束。
MIMO:
[-] MIMO Wireless LAN PHY Layer (RF) Operation & Measurement, AN1509,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443EN.pdf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MIMO radio operation as it applies to WLAN, and the test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channel radios.
===============================
[-] IEEE 802.16e WiMAX OFDMA Signal Measurements and Troubleshooting, AN1578,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2382EN.pdf ), Introduction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a guide to effective measurement and troubleshooting...
[-] Application Note: WiMAX Concepts & RF Measurements,(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2027EN.pdf ), Learn more about testing your WiMAX components and receivers.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1: Making Frequency and Time Measurements Application Note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first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7EN.pdf )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2: Demodulating and Troubleshooting the Subframe Application Note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second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8EN.pdf )
[-] WiMAX Signal Analysis Part 3: Troubleshooting Symbols and Improving Demodulation - 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the third in a 3-part series that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WiMAX (802.16-2004) signal analysis that yields the great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http://cp.literature.agilent.com/litweb/pdf/5989-3039EN.pdf )
Remarks on WiMAX Seminar (2007-3-6/7)
主題:WiMAX研討會參加心得
名稱:WiMAX驗證測試及技術研討會, MC#14211
主辦: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指導,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TTC)主辦、台灣安捷倫(Agilent)協辦、吉康科技參展
時間:2007年03月06-07日
地點:台北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B2會議室
議程:
3月6日(二) 研討會議程
09:00-09:30: 開幕主持及貴賓蒞臨致詞/ by 電信技術中心 簡仁德 董事長與台灣安捷倫科技 申義龍 董事長
09:30-10:00: 無線寬頻接取相關規劃原則/ by NCC謝進男 委員
10:20-11:00: WiMAX產業發展趨勢/ by Intel Taiwan林榮松 總經理
11:00-11:50: WiMAX Certification Program 802.16- 2004/2005/ by AT4 Wireless lab manager/Jose de la Plaza
13:00-13:50: WiMAX Ecosystem: Operator, Network, Devices, and Services / by Nortel VP. Dr. Stone Tseng
13:50-14:40: WiMAX ODM/OEM產業綜觀/ by智邦科技 蔣禮恕 博士
15:00-15:50: 從全球WiMAX產業發展趨勢看Taiwan WiMAX產業發展/ by台灣大學 鐘嘉德 教授
15:50-16:40: MIMO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Solutions for Mobile WiMAX/by Agilent 蔡偉立 專案經理
3月7日(三) 研討會議程
09:00-09:20: 電信技術中心WiMAX發展現況/by 電信技術中心 林炫佑 博士
09:20-10:10: WiMAX PHY/MAC層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羅慶祺 工程師
10:30-11:10: WiMAX RCT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林杰龍 工程師
11:10-11:50: WiMAX PCT/IOT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邱瑞源 工程師
13:00-13:50: Roaming Challenge in WiMAX World/ by Roamware EVP & CTO Dr. John Jiang
13:50-14:40: Preparation for RF Conformance Testing and Volume Production/ by Agilent 章鴻仁 技術總監
15:00-15:50: Advanced problems and troubleshooting for Mobile WiMAX design/ by Wireless Solution Planner/ Agilent Peter Cain
印象:
這次研討會顯然不只是一次WiMAX產官學界的新春團拜而已,會場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可以實際運作的終端產品與測試設備甚至符合性測試系統,整場研討會雖然對於WiMAX核心網路以及上層的應用服務還處於概念描述的階段,由整體參與人員會內會外熱絡而深入的討論,筆者相信在Air interface這群人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務經驗,M-Taiwan的列車應該已經走在roadmap的軌道上了。
簡報部分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Agilent團隊的亮眼表現,從儀器的展出、現場操作以及台上講師專業的說明,配合資料詳實的講義,讓參加者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對WiMAX完整的知識印象,採行商業宣傳與技術分享並重的觀念是筆者對Agilent一直抱持好感的原因。
其次電信技術中心(TTC)也扮演著吃重的演出,將WiMAX的RCT、PCT以及IOT簡單而完整地交代了一遍,雖然RCT還未談到16e的部份,PCT在TTCN的部份也因為時間不夠而無法深入探討,而IOT似乎還在建設階段,需要實務經驗以及更成熟的測試設備來完成部署,但是已足以讓業界對TTC的技術與設備產生信心,讓大家都知道台灣即將誕生一個國家級的WiMAX驗證測試實驗室,這真是可喜與重要之事。(說明)
說明:誠信科技也於今年二月向AT4訂購了MINT T2110 for RCT以及MINT T2230/T2231 for PCT,與TTC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在此預先祝福兩家都能在今年順利取得WiMAX Forum的認可,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會場的角落是吉康科技小而人氣鼎盛的攤位,不像Agilent或TTC攤位上人力十足總有兩三位工程師站班,這家小公司只有一位業務經理負責介紹設備,看他處理報價同時操作儀器又與客戶討論技術問題的忙碌模樣,讓人聯想起多年前扛著RADCOM 3G protocol analyser在各電信公司的3G機房穿梭推銷的黃經理,對這種身兼生意與技術的人才,筆者由衷感到佩服與祝福。
展場外Agilent展示了WiMAX Regulatory Testing。(for ETSI EN 301 126-2-3 P-MP Radio Equipment Conformance Testing - Specific parameters for TDMA systems ),這套系統未來還可以測試NCC制定的台灣WiMAX規範,屬於RF的範疇(實驗室的分類法)。
Agilent與AT4合作展示了MiNT T2110 (for RCT)。AT4從其前身CETECOM Spain開始即在各無線標準制定的早期攻城掠地進入論壇核心,成為各標準最早通過評估的測試系統(甚至取得評估的權力),這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值得其他測試設備商研究參考。
吉康科技則帶來一個亮眼的產品:Sanjole Wavejudge,可以即時捕捉WiMAX air interface上的無線封包,統計分析其PHY/MAC的資訊,聽說是目前研發市場與IOT測試炙手可熱的測試儀器。
看著這些捕捉下來的訊息,非常訝異WiMAX的無線界面竟然對於控制信令沒有絲毫保全措施,回想從DECT時代開始,到GSM與3G時代,每個手機業者就期待能在無線界面看到手機與基地台間的”對話”而不可能實現,現在竟然在號稱4G候選的技術上反而可以如願以償,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關於Invenova的觀察:
2003年在美國矽谷建立的一家很年輕的公司,也是很酷的一家公司,網站上只針對客戶提供資料,其他參觀者必須留下資料等待回覆,換句話說,他們根本無須說明自己的產品,因為市場上他們一家獨大,還好筆者幸運地在一個奧地利的德文網站上找到整個Astro8000系列的英文簡介,請讀者看看他們的企圖心還真不小,整個Air interface上的Sniffer、BS/SS Simulator、conformace、performance到stress testing都要一手包辦。
這種一枝獨秀的公司6年來筆者已經第二次目睹,第一次是2001年台灣剛開始研究3G-UMTS時,有計劃投入研發的機構,例如資策會、電通所、中科院等單位,都不約而同地找到一家英國公司UbiNetics (說明),這家公司當時首先開發出TM100(R99的UE simulator)與CS100(R99的NodeB simulator),幾乎佔據了所有需要使用UE與NodeB來搭配測試的研發市場,後來Anritsu, Agilent與Rohde & Schwarz陸續開發出類似的產品,UbiNetics就逐漸退居主流市場,於是UbiNetics的TM部門賣給Aeroflex,於是UbiNetics的TM 部門賣給Aeroflex,現在持續開發到TM500可以同時模擬多台HSDPA UE 的行為,而CS100 的技術則賣給Spirent當作UMTS 網路模擬器的開發平台,現在變成Spirent SR3420系列的核心。
無論未來Invenova的Astro是否也會隨著後起之秀的競爭而走入第二線或是被併購,這種像海嘯一樣席捲市場的獨占故事,都將是每家小公司夢寐以求的劇情吧。(筆者於3月8日紀錄時還不知下面的新聞)
舊新聞:據聞Anite已經證實於2007年1月30日併購了Invenova公司(新聞來源:Anite網站新聞),算是證實了筆者的後知後覺。
說明:英國UbiNetics公司於1999年由PA Consulting Group旗下無線通訊部門的成員所創立,是數位無線通訊技術的供應商,專門從事設計、開發及提供領導市場的3G、2.5G及2G無線通訊設備的技術及測試方案,尤其以3G行動通訊最為著名。辦事處曾經遍佈全球,包括英國、香港、日本、印度、中國、美國及台灣(台灣辦事處於2002年設立)。
070312-r3版本
名稱:WiMAX驗證測試及技術研討會, MC#14211
主辦: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指導,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TTC)主辦、台灣安捷倫(Agilent)協辦、吉康科技參展
時間:2007年03月06-07日
地點:台北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B2會議室
議程:
3月6日(二) 研討會議程
09:00-09:30: 開幕主持及貴賓蒞臨致詞/ by 電信技術中心 簡仁德 董事長與台灣安捷倫科技 申義龍 董事長
09:30-10:00: 無線寬頻接取相關規劃原則/ by NCC謝進男 委員
10:20-11:00: WiMAX產業發展趨勢/ by Intel Taiwan林榮松 總經理
11:00-11:50: WiMAX Certification Program 802.16- 2004/2005/ by AT4 Wireless lab manager/Jose de la Plaza
13:00-13:50: WiMAX Ecosystem: Operator, Network, Devices, and Services / by Nortel VP. Dr. Stone Tseng
13:50-14:40: WiMAX ODM/OEM產業綜觀/ by智邦科技 蔣禮恕 博士
15:00-15:50: 從全球WiMAX產業發展趨勢看Taiwan WiMAX產業發展/ by台灣大學 鐘嘉德 教授
15:50-16:40: MIMO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Solutions for Mobile WiMAX/by Agilent 蔡偉立 專案經理
3月7日(三) 研討會議程
09:00-09:20: 電信技術中心WiMAX發展現況/by 電信技術中心 林炫佑 博士
09:20-10:10: WiMAX PHY/MAC層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羅慶祺 工程師
10:30-11:10: WiMAX RCT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林杰龍 工程師
11:10-11:50: WiMAX PCT/IOT技術研討/ by電信技術中心 邱瑞源 工程師
13:00-13:50: Roaming Challenge in WiMAX World/ by Roamware EVP & CTO Dr. John Jiang
13:50-14:40: Preparation for RF Conformance Testing and Volume Production/ by Agilent 章鴻仁 技術總監
15:00-15:50: Advanced problems and troubleshooting for Mobile WiMAX design/ by Wireless Solution Planner/ Agilent Peter Cain
印象:
這次研討會顯然不只是一次WiMAX產官學界的新春團拜而已,會場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可以實際運作的終端產品與測試設備甚至符合性測試系統,整場研討會雖然對於WiMAX核心網路以及上層的應用服務還處於概念描述的階段,由整體參與人員會內會外熱絡而深入的討論,筆者相信在Air interface這群人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務經驗,M-Taiwan的列車應該已經走在roadmap的軌道上了。
簡報部分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Agilent團隊的亮眼表現,從儀器的展出、現場操作以及台上講師專業的說明,配合資料詳實的講義,讓參加者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對WiMAX完整的知識印象,採行商業宣傳與技術分享並重的觀念是筆者對Agilent一直抱持好感的原因。
其次電信技術中心(TTC)也扮演著吃重的演出,將WiMAX的RCT、PCT以及IOT簡單而完整地交代了一遍,雖然RCT還未談到16e的部份,PCT在TTCN的部份也因為時間不夠而無法深入探討,而IOT似乎還在建設階段,需要實務經驗以及更成熟的測試設備來完成部署,但是已足以讓業界對TTC的技術與設備產生信心,讓大家都知道台灣即將誕生一個國家級的WiMAX驗證測試實驗室,這真是可喜與重要之事。(說明)
說明:誠信科技也於今年二月向AT4訂購了MINT T2110 for RCT以及MINT T2230/T2231 for PCT,與TTC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在此預先祝福兩家都能在今年順利取得WiMAX Forum的認可,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會場的角落是吉康科技小而人氣鼎盛的攤位,不像Agilent或TTC攤位上人力十足總有兩三位工程師站班,這家小公司只有一位業務經理負責介紹設備,看他處理報價同時操作儀器又與客戶討論技術問題的忙碌模樣,讓人聯想起多年前扛著RADCOM 3G protocol analyser在各電信公司的3G機房穿梭推銷的黃經理,對這種身兼生意與技術的人才,筆者由衷感到佩服與祝福。
展場外Agilent展示了WiMAX Regulatory Testing。(for ETSI EN 301 126-2-3 P-MP Radio Equipment Conformance Testing - Specific parameters for TDMA systems ),這套系統未來還可以測試NCC制定的台灣WiMAX規範,屬於RF的範疇(實驗室的分類法)。
Agilent與AT4合作展示了MiNT T2110 (for RCT)。AT4從其前身CETECOM Spain開始即在各無線標準制定的早期攻城掠地進入論壇核心,成為各標準最早通過評估的測試系統(甚至取得評估的權力),這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值得其他測試設備商研究參考。
吉康科技則帶來一個亮眼的產品:Sanjole Wavejudge,可以即時捕捉WiMAX air interface上的無線封包,統計分析其PHY/MAC的資訊,聽說是目前研發市場與IOT測試炙手可熱的測試儀器。
看著這些捕捉下來的訊息,非常訝異WiMAX的無線界面竟然對於控制信令沒有絲毫保全措施,回想從DECT時代開始,到GSM與3G時代,每個手機業者就期待能在無線界面看到手機與基地台間的”對話”而不可能實現,現在竟然在號稱4G候選的技術上反而可以如願以償,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關於Invenova的觀察:
2003年在美國矽谷建立的一家很年輕的公司,也是很酷的一家公司,網站上只針對客戶提供資料,其他參觀者必須留下資料等待回覆,換句話說,他們根本無須說明自己的產品,因為市場上他們一家獨大,還好筆者幸運地在一個奧地利的德文網站上找到整個Astro8000系列的英文簡介,請讀者看看他們的企圖心還真不小,整個Air interface上的Sniffer、BS/SS Simulator、conformace、performance到stress testing都要一手包辦。
這種一枝獨秀的公司6年來筆者已經第二次目睹,第一次是2001年台灣剛開始研究3G-UMTS時,有計劃投入研發的機構,例如資策會、電通所、中科院等單位,都不約而同地找到一家英國公司UbiNetics (說明),這家公司當時首先開發出TM100(R99的UE simulator)與CS100(R99的NodeB simulator),幾乎佔據了所有需要使用UE與NodeB來搭配測試的研發市場,後來Anritsu, Agilent與Rohde & Schwarz陸續開發出類似的產品,UbiNetics就逐漸退居主流市場,於是UbiNetics的TM部門賣給Aeroflex,於是UbiNetics的TM 部門賣給Aeroflex,現在持續開發到TM500可以同時模擬多台HSDPA UE 的行為,而CS100 的技術則賣給Spirent當作UMTS 網路模擬器的開發平台,現在變成Spirent SR3420系列的核心。
無論未來Invenova的Astro是否也會隨著後起之秀的競爭而走入第二線或是被併購,這種像海嘯一樣席捲市場的獨占故事,都將是每家小公司夢寐以求的劇情吧。(筆者於3月8日紀錄時還不知下面的新聞)
舊新聞:據聞Anite已經證實於2007年1月30日併購了Invenova公司(新聞來源:Anite網站新聞),算是證實了筆者的後知後覺。
說明:英國UbiNetics公司於1999年由PA Consulting Group旗下無線通訊部門的成員所創立,是數位無線通訊技術的供應商,專門從事設計、開發及提供領導市場的3G、2.5G及2G無線通訊設備的技術及測試方案,尤其以3G行動通訊最為著名。辦事處曾經遍佈全球,包括英國、香港、日本、印度、中國、美國及台灣(台灣辦事處於2002年設立)。
070312-r3版本
訂閱:
文章 (Atom)